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章..喜信 (第1/3页)
到了十月底,三姐夫给吴永成寄来一封信,厚厚的一叠,把信封撑的鼓鼓囊囊的。
吴永成奇怪了,自他上学一年半了,三姐夫还从来没给他写过一封信,不是家里又有什么事了吧。现在吴永成看到家里来信或电报,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念头。
好家伙,他要么不写,要么就这么一叠,估计不是家里有了什么坏事要不然他不可能写这么多,给学校早就拍来电报了。穿越到这个世界也一年多了,吴永成老觉得自己像个消防队员似的,那里着了火,就赶往那里。这种现象不是什么好兆头,太被动了。得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老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情。
拆开信一看,才知道三姐夫是给吴永成报喜来了:大队的喷灌成功了、农工商贸易公司也成立了。
数了数,有五、六张信纸,看来这里面的故事还不少。要不平时不写信的他,哪能有这么多的话,要和吴永成这个小舅子说。
在信里,三姐夫先提到了修建喷灌的事情。
自从吴永成和胡云珍、三姐夫马柳平在sx省晋东南地z市参观了张庄大队的喷灌工程后,在回来的途中,吴永成把自己前世操作喷灌失败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忍着七月地燥热。光着膀子,只穿了裤头,在住的鸡毛小店的房间内,凭着记忆,把当时搞项目设计时,所见过的滴灌和渗灌的图样简单地画了下来。因为喷灌用水量过大。特别是在北方山区,天旱时地下水流量也减少,甚至近于干涸。这样费力、费财安装设计的喷灌设施。就等于成了摆设好看不中用。这还不同于公园的喷泉,那只是喷水图个热闹、供人休闲娱乐的;这可是天旱时农民用来救急地,可不是闹着玩的。
原本吴永成对这个喷灌并不太感兴趣,可既然现在这成了永明县委李书记亲自抓的点,公社和大队干部又这么热心,估计村里的社员们也知道了。说不定也和张庄人刚听说要搞喷灌一样,又新鲜又兴奋,盼着早点闹起来,也过上旱涝保收的好日子呢!那也不能再说什么了。泼点冷水只怕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他们这会的头脑热得都快到100摄氏度了,降不下温来了!那只能多想点办法,让这个项目尽量更完善,更实用。
照搬人家晋东南地区张庄大队地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他们在东南方向,而吴永成他们的永明县却跑到了高寒的西北冷凉地区,气候、降雨量、日照时间等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一点吴永成在火车上就和胡云珍、马柳平讲过了。他们都是农村长大的,对种地都不陌生。让他们总结个什么种地经验写成论文表。是太难为他们。但这些简单的道理,他们却都是一触即通。甚至比吴永成知道的还要多。所以他们也都同意吴永成的想法,把喷灌改成渗灌和滴灌。让吴永成抓紧时间画出个草样来,他们回去找县机械厂的技术员,再帮助搞一下具体设计、研制。
不过胡云珍提出,在地地中央必须要搞一个喷灌,他的理由还很充足:“照你这么搞,你也刚才说过,咱搞地是什么滴的灌和渗地灌。喷不出多少水,也肯定喷不高。可人家县委的李书记去年到晋东南的张庄大队参观时。看的可都是喷灌,咱们三个也都看见了好看,喷出来的水又高又多。就是五儿刚才说的太费水,咱用不起。咱回去搞成这些你说的那个,对,叫滴灌和渗灌,李书记下来咱村时,看不见喷水,肯定要火。这可是他亲自抓的点,让咱还专门参观了一次,县里水利局又给出钱,咱还啥球也搞不成,这个帐谁也交不下去呀。干脆在地中间,咱闹上一个喷灌,李书记也好,参观咱大队来地人也好,谁来了想看,咱就让它喷一会,其它的都按你说地闹,行不行?”
这老胡真不愧是多年的农村干部,“上有政策,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