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8“.闹红火”(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48“.闹红火”(1) (第1/3页)

    “闹红火”,是我们这儿农村的传统习惯。

    每年过了正月初七,所有的村民们自觉自愿地组织起自己的秧歌队,男女老少几乎全都被席卷进来。人们通过载歌载舞,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真是处处锣鼓响、遍地秧歌声,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闹红火”是一个村庄和睦兴旺的象征,丰收富裕的展示,太平吉祥的保证。所有的人家都在为秧歌队来自家院拜年、准备吃食,借此机会,夸耀自家的日子过的好;有的人家因为这一次的招待,就能引来许多媒人上门,给自家的儿子找个好媳妇。因此就是最穷的人,也要把平时节省下的好东西:花生、瓜子、干红枣等,招待秧歌队。有的秧歌迷甚至迷到老婆有病、孩烧,也顾不上,只顾自己红火热闹。好象人们受苦挨饿一年,就是为了能快活这几天。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闹红火”就作为“四旧”被革命了,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革命化的春节。那些年提倡“吃吧饺子就大干”,从正月初二开始,就把人们赶上农田冬季基本建设工地,刨开冻土闹革命。那几年,把爱闹秧歌的人憋屈得

    现在好了,政策也松动了,人又可以挑起伞、穿上彩衣、拿起扇子,敲锣打鼓扭起来哩!

    初八早上刚吃吧饭,村里的支书胡云珍就和一个爱闹红火的老汉爱喜上门,请我出门挑起伞,来和大家一起闹红火。

    “我挑起伞唱秧歌?这可不行,我哪会唱秧歌?!”我马上拒绝。开玩笑,这不是让我丢人吗?我什么时候唱过秧歌,听秧歌倒还能凑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