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7.“正月初七补大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7.“正月初七补大年” (第2/3页)

尽受罪了。吃没饱的、穿没好的,净动弹一天,还得管那三个孩,受死罪哩。”

    二姐夫叫马林,二十八岁。他的意思和大姐夫一样,先修一院砖窑再说。

    有钱了,先享受了,再说其他的。

    三姐夫的意思简单,听我三姐的,他怎也行。老大、老二一起骂他滑头,就会讨好老婆。

    我考虑了一下,说:“修一院房子也挺好的,你们看能不能就修到鱼湾这村来,交通也方便,比你们住山上要好多了。大家在一起,有什么事也能互相照应着点。”

    我知道一个农民有了钱,最大的愿望就是置房、买地,这也是老祖宗们多少辈总结出来的经验。

    置房、买地既说明自己了,又能给子孙留下一份家业,同时地里还能年年有收入。现在地是国有的,不让买卖。就只剩下置房了,至于以后怎么扩大再生产,就不管那么多了。要不怎么叫小农意识。这也是多少年历史的局限束缚了他们。只能慢慢引导,一时半会是无济于事的。再说现在修一院房,也就是一千多块钱,只占他们去年所挣的四分之一,有条件住好为什么不呢?况且国家这会的政策,现在连个人开小饭店都不让,更别说办公司了。有钱,你也没地方去投资。

    “我是这么想的,”我继续说,“修房最大的开销就是砖,如果我们在一个村子,自己开一个砖窑,这砖上的开销就少了许多,以后人们收入多了,家家户户修房的也多。也都得用砖啊,说不定这砖窑上也能挣不少钱呢!还有就是,几家到了一块,这各家的鸡和猪就可以集中起来喂养,既能节省不少劳力,也可以形成一个规模,让人家收鸡蛋和收猪的就不用多跑路,价钱也能多买点。”

    几个姐夫点了点头,“我们回去先商量一下。”

    进入八十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各地大搞建筑,需要大量的建材,水泥、钢筋、砖等当其冲。

    水泥、钢筋咱是插不上手,不让你办厂啊,这砖老百姓自己用,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