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去人民大会堂过年三十(3) (第3/3页)
“进入八十年代,我们大学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有许多事情要做,人才的培养极为重要,我们要从各个方面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红又专的‘四化’接班人。”
看来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连时间、地点都掐的准准的。我转身正要离开.
“这位同学,你来说两句,谈一下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
可能是我个子高,长得又帅(谁,别望我脸上吐唾沫),那个记者一下就盯住了我。
今天对于我,的确是激动万分、感慨万千。没想到咱一个平头老百姓,能在这――人民大会堂亲眼看见那么多活生生的我最敬慕的伟人,一时心潮澎湃,诗情大.
“我今天很激动,只能用一词来表达我的心情”
“好啊,”记者高兴了,无意中的即兴采访,倒出来了一位小诗人,“是你刚做的吗?给咱们朗诵一,也让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们听一听。”
我望着话筒深吸了一口气,
“腊梅含香吐蕊,
喜鹊枝头欢唱.
爆竹一身震四方,
惊动人间天上。
壮哉八十年代,
扬帆乘风破浪.
继往开来事业昌,
锦绣前程在望,”
“好,真好”
一词毕,引周围一片叫好声和掌声。
“好一个爆竹一声震四方,惊动人间天上。还有扬帆乘风破浪,锦绣前程在望。你是哪个系的,古文底子不错。”人群外挤进来一五六十岁的老者。
“我是国际工商管理系的。”我恭谨地回答。
“清华什么时候有了这个系,我怎么不知道。”老者有些纳闷。
“王教授,他不是咱们学校的,是和我侄女一块来的,外贸学院的。小吴,这是我们学校原来中文系的权威教授,王教授。”
“什么权威教授,别听他们的,一个老家伙而已,你的古文底子不错,谁教你的?”王教授不以为然地摆摆手,两住眼睛又紧紧盯住我,生怕我跑了似的.
“我四姐教的。”我灵机一动,“她从小古文底子就好,文学功底也扎实。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耽误没能上成高中和大学。去年参加了电大中文专科学习,明年毕业。现在一边还自学大学其它课程,准备明年大专毕业后,想考你们学校的研究生,不知行不行?”
“应该没问题。回头你找冯老师联系,我再给你几本参考书,让冯老师带给你,回去让你四姐好好复习一下.不过,这几年,我们学校没有了这个专业.过几年,可以考我的研究生。”
狂喜,这可是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