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优越性受到了质疑 (第2/3页)
亮,都要比中国的圆,日本的海水,都要比中国的甜?”
高保平被噎得连吸冷气,“哎、哎,冯霞同学,咱们这可是正常的同学之间的辩论,可不是开我的批斗大会!干嘛火药味这么浓,温柔点嘛,咱有理说理,别扣‘帽子’,有理不在言高嘛,事实就摆在哪,你凶也说明不了问题,也别扯上什么美国的月亮、日本的水,班长,你说是吗?”他扭头望向我。
开学一个月后,高老师召开班会,让同学们正式选举班委会、团支部。
因为我代理了一个月班长,再三声明:不要把我作为候选人(咱这人在方面实在没兴趣)。
结果投票下来,班长仍是我,团支部书记是活泼可爱的天津姑娘冯霞。
就这样班里年龄最小的,反倒成了班长。这也可能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对此都不太感兴趣,名利思想淡薄。而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而已。
后来系学生会的两个高年级同学,找我参加学生会,被我以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坚决拒之门外。
强扭的瓜不甜,他们只好作罢,找了老大高健,当了学生会副主席。
听见保平问我,我想了想,“这个问题我认为不是简单能说清楚的,我有点同意冯霞的意见,当然她的那几顶‘帽子’除外,”。
我周围旁听的几个同学都笑了起来,冯霞也不好意思笑着瞪了我一眼。
“这个社会制度孰优孰劣的问题,必须结合历史来看。建国前的历史,冯霞已讲得很清楚。咱们国家的底子薄,甚至比一清二白,还糟糕,起步点就不一样。”
“可日本战败后,同样基础很差,挨了两颗原子弹后,可以说在废墟中起步,可我国解放后,三十年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生产水平,却仍然比不上日本这个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宿舍的老二――广东人王志明,在一旁插话。
“日本虽然战后变成废墟,但他只伤了皮肉,而未伤之元气。早在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天皇实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