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舍友 (第3/3页)
我四姐去北京城转一转,晚上她坐车回去。要不,她来一次北京也不容易。”我顺便向老师请个假。
晚上回到宿舍,全部成员已到齐,一阵寒喧后,大家对对方的基本情况,便都有所了解。八位舍友中,北京的三位(包括高保平),广东的一位,山东的一位,上海的一位,来自j省的两位(包括我在内)。
然后不可避免的按年龄排大小。老大哥是山东的高健,28岁,老三届毕业的下乡插队知识青年;老二是广东的王志明,23岁,军队**;老三是上海的韩福平,出身豪门,在上海也算大家族,祖父曾是财震上海滩的大资本家,前几年因出身问题一直与大学无缘,政审就过不了关;老四郭勇,22岁,j省人,省城居住;三位北京老兄年龄倒都一样,常建明,刘爱忠,高保平均为20岁,按他们出生月份叙排为老五、老六、老七;我则光荣地成名副其实的小弟,老八。
“各位老哥,大小已经排定,小弟先给各位行个礼。小弟是来j丁省的农村娃,没见过大世面,年龄又小,跑腿的事我多干。以后咱们宿舍的开水、打扫卫生,小弟就承包了,其它方面,请各位老哥们多多照应。”我拱手向大家作了个罗圈揖,漂亮活得赶快放在前头。财富不是朋友,可朋友一定是财富。更何况是同吃同住同窗四年的舍友呢!
“老八,你这就见外了,你是老小,这些活有我们呢。”其他人七嘴八舌。
“就是,咱们的小弟就一个。累坏了,上哪再去找这么帅的小弟,全校的女生,还不杀了我们。”
“活不能让老八一个人干”,老大哥高健开口了,“咱们订个值日制度,从我开始,一人一天排班,小老弟就不用排了,谁有事你替谁。”老大哥一口豪爽的山东腔拍板定案。
“阿拉(我)没的说”,上海人老三韩福平马上表态。
“同意”
“赞成”
在一片南腔北调的赞同声中,对外贸易学院七九届、工商管理系312宿舍的第一件大事,就这么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