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徒四壁 (第2/3页)
门靠窗一盘大炕,三米多长,炕上光秃秃的一张竹席,靠墙处一长溜被褥整齐地码放着,遮一幅打了十几块补丁的灰布。墙根上贴着一溜五颜六色的剧照、年画,细一看,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都是样板戏。还有一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宣传画。过几百年这也是文物啊。
窑洞的后墙,有两只已看不清本色的大木箱,旁边是两口一人高的大黑瓷瓮,看来是盛粮食的。还有两个一米多高的黑瓷缸,不知道是腌咸菜的,还是水缸。窑的四周及窑顶,用白灰刷了一层。
灶火上方的窑顶,被烟熏得有些黑。整个顶上,已出现了三、五条小裂缝。但屋内整个收拾得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脏污,也闻不到一丝异味,看来是个勤俭细致的好庄户人家,虽然穷点,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错。
开了门,我走到院里。院子倒挺大的,依山而傍,有三孔窑洞,除现在中间一间住人,另两间大概堆放着农具等杂物。靠墙垒着一个猪圈和鸡舍,两三只鸡正悠闲地在院里来回觅食、散步。整个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走近猪圈,一头明显营养不良的半壳子猪,见有人走近,抬头“哼、哼”地打招呼,看来它也是饿得着急了,见人就乱献殷勤。
“五儿,吃饭了”,妈从边上一孔窑洞里,端着一摞碗叫我。
原来这还是厨房。我抬头看了看天,日落西山,大概也下午五、六点钟的样子。四姐拿出了一张红漆颜色的小炕桌,旁边有几个小板凳。我刚坐到小炕桌旁,妈端着一个黑瓷盆放到了桌上,我一瞧,嘿,是黄澄澄的熬玉米糁子煮山药蛋,好饭。在我前世的二十一世纪,玉米糁子比白面价格都高。
“咋,又吃不下这饭,瞧你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四姐见我不动手,旁边开了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