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当判第 (第2/3页)
。今天听增山先生这么一说,这才明白。官场中宦海沉浮还有什么比准确把握朝廷风向人心更重要的才能呢?若说到识人,我不如解纶多也”
徐增山笑了笑:“也不知道下一道史论和接下来的策问能不能再看到这种古怪的答卷。”
姚知府苦笑:“其实,我也愿意看这种卷子,倒有些期待了。”
徐增山:“等着吧,陈艾这人非常有趣,定不会让你我失望的。”
一百多份卷子读起来也颇为费神,特别是在考生的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形下,老实说很多文章读起来味同嚼蜡。徐增山又有名士派头,虽然被留在寺院中帮忙看卷,却在旁边捧着茶杯当看客,一副悠闲模样。反倒是苏州府的一众官员忙得半死。
头一天的卷子的名次总算是排了下来,陈艾因为在昨天文会上凭借三首《十六字令》技惊四座,才压众生,拿这个第一倒不让人意外。
虽然知道光一道史论并不足以使陈艾拿到今科府试头名,可归照磨还是一脸阴霾,时不时跑大堂来晃一晃,一碰到知府严厉的目光,这才慌慌张张地跑回去做事。
府试不过是童子试的第二关,又没有严格的考场制度约束,很多时候,考生能否过关都是知府一个人说了算。考官们也显得很轻松,彼此之间还拿着考生们的卷子相互交流,碰到有意思的答案,还发出轰然的笑声。
比如上一届考试的时候,卷子里就有一句“昧昧我思之”,有一个考生,不知当初就没记准“昧昧”两字如何写,还是精神不集中别有所思,把昧昧误写成“妹妹”。这句话出自《诗经,秦誓》。昧昧在这里表示“沉思”的样子。四书五经这句话,在他笔下成了谈情说爱的话了。
当时这份卷子在众人手中一传阅,立即笑倒在地。
从内心来说,考场气氛沉闷,大家还巴不得多出些这种新奇乐的卷子呢
陈艾这份卷新异有趣,算是对历史的另外一种解读。这在历史翻案风盛行的现代社会本没什么,可落到古人眼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
一时间,几乎整个考场的考官们都是议论陈艾的卷子。
不少人对陈艾后面即将写的史论第二题和策问留了心。
第一场考试只有一道史论,审卷工作倒不繁忙。
可第二天因为是两道题目,工作量骤然大起来。
第二天的题目是一道史论和一道策问。
同第一天的题目一样,这两题也非常简单。
史论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句出之《史记?项羽本纪》,秦朝末期天下大乱,群雄纷起,项梁率军攻秦。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六国,楚国最冤,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项梁立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怀王,得到楚人的拥护而迅速壮大实力
这个道题做起来其实也非常简单,不外乎是说我等做人做事要坚定,即便力量再小,只要决心够大,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同后世的高考励志文也没什么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