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九章 回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九章 回信 (第2/3页)

你这个知县大老爷是如何打发你堂伯这个叫花子的。

    ……

    胡知县堂伯的这封信已经上升到封建伦理的高度。

    封建礼仪一直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思想基础,所谓天地君亲师,长幼有序,断断乱不得。天地二物虚无飘渺,也没办法琢磨。可君亲师三样却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君是国君,亲是父母长辈,师是老师。

    大明朝讲究以忠孝治天下,朝廷取士取德更重于取才。一个人就算才高八斗,可不忠不孝不悌,就算本事再大,做了高官也是乱臣贼子。

    你胡知县不敬祖宗,连起码的孝道都做不好,还怎么代天子牧民,还怎么教化地方?

    此事若被朝中御使知道,一份奏折弹劾下去,立即就会让胡知县丢掉头顶的乌纱帽。

    因此,拿到这封信之后,陈艾悄悄地锁在抽屉里,琢磨着该如何回话。

    当然,无论怎么回信,修订族谱,修葺宗祠一事也没办法拒绝。

    不就是要钱吗,好办,只要依了我陈艾的法子,自然会让恩师这件家事办得风光体面。

    想了想,陈艾提起笔来在纸上飞快地写了下去。

    信的大致内容是:修订族谱和修建宗祠乃是我族大事,身为胡家一员,自然当仁不让。三十两银子我胡梦海愿意一力承担,至于家中一百余口的吃饭问题,也是侄儿本应肩负的责任,伯父勿需忧虑。只可惜侄子事务繁忙,不能回乡。且,三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若托人带回英山,恐有纰漏。如伯父有暇,可亲自来吴江。一来可亲自押运,二来侄子也可就近侍奉以慰思念之情。路上所费也不用担心,侄儿会以吴江县的名义发一道公函,让各路驿站负责伯父路上吃用,一应费用自有侄子负担。

    ……

    写好信,陈艾搓了搓已经被隆冬的寒气冻得发僵的双手,在信的结尾处盖上胡知县的私章。又写了一份驿站的通用接待文书和相关手续,盖上吴江知县的大印,用火漆封了口,递给身边的一个衙役:“发去英山胡大人老家,用驿站急递。”

    “是。”衙役小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