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家信 (第2/3页)
县总是咬着牙关一一应允了。好在他早年做官的时候还有些积蓄,还能勉强支撑。
可蓝玉案一发,在监狱里呆了两年,他手头那点微薄的急需早折腾得一干二净。如今到了吴江知县任上,又要做一个一毫不取的清官,自然是没有金山银海汇回老家。
老家的人好不容易等到胡梦海官复原职,本指望着他为家人谋福利,如今半年过去了,却没有任何动静,心中未免焦急,不断来信说事,弄得胡知县有些焦头烂额的感觉。
碰到这种情况,胡梦海也只能写信回去,解释自己如今的窘状,让父老乡亲再忍耐些。信中,胡知县温言安慰自己的穷亲戚,还写了许多愧疚的话儿,说自己没本事,让家里人吃苦了。
陈艾因为经手恩师的私人信件,恰好看到过其中一封,一看之下,心中一阵阵发酸:这个胡老师这官当得还真是潦倒啊,堂堂七品知县,执掌的又是吴江这样的上县,若是在现代社会,随便搞搞拆迁,修几条路几座桥,小几百万到手。这大明朝的官,君子多过小人,正气压到邪气。
若是在往年,胡知县的亲戚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知道他的难处之后也不可能纠缠不休。
问题是今年英山地区遭遇了罕见大旱,田里都干得裂了口子,夏秋两季颗粒无收,家中已经断粮了。
英山位于大别山腹地,多山,少地,自古都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穷得厉害。也因为如此,在后世,这里是战乱和暴动多发地区。就连明末的张献忠也将这里开辟为根据地,一举壮大成明末最大的流寇集团。
从今年春夏之交时起,老家就不断来信,让胡梦海解决家中一百余口的吃饭问题,每月一封,从不间断。胡知县也是有苦难说,他现在穷得厉害,上次解纶来吴江的时候连买坛酒的钱也拿不出来,甚至还想过要当掉身上的袍子。
让他解决一百口人的口粮,那不是要的命吗?
可一想起族人对自己的深恩大德,胡知县心中又是一阵难过,整日长吁断叹,一脸的忧容。
而老家来信的口气也一日比一日严厉,更是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