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练子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六章 练子宁 (第2/3页)

个练子宁,如今还真有些名满天下的味道。他是洪武八年的榜眼,在朱元璋身边做了十多年翰林院编撰,担任贴身秘书角色。最近放出来做了工部侍郎,掌管地方水利航运。

    他这次下地方来,主要是巡视苏州府的灌溉水渠和内河航运。

    苏州府是大明朝主要的粮食产地,每年夏秋两季所产的粮食,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又因为苏州米直接供应京城,关系重大,练子宁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来苏州视察。

    听说练子宁来了苏州,苏州知府姚善派花推官过来陪同。

    实际上,花推官一直怀疑练子宁这次来苏州,又恰好碰上三年政绩大考的关口,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朝野一直有传言这个练子宁即便调任吏部任左侍郎,这个职位乃是六部中最炙手可热的肥缺。位高权重,直接关系到天下所有官员的升迁罢黜。可说,就算是一省的布政使司那样的封疆大吏,在他面前也得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或许,练大人这次来苏州,就是为考察地方吏治吧?

    于是,花推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练大人,胡知县一举免除全县百姓的公粮损害,倒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却不知衙门里的日常费用和税款押运途中的损耗又从什么地方去补,下官还真有些替他担心啊。这次政绩考核若过不了,岂不令人扼腕?”

    练子宁:“我朝廷官员俸禄极低,朝中有不少大人们都穷得快揭不开锅。可陛下定下了这么一个规矩,我们做臣子的也只能实心用事,竭力维持吧。不过,我们做官乃是为国为民做事的,又不是来发财的。不收取损耗,衙门里大不了少用几个人,而官员们多做些事情罢了。难不成这么多年圣贤书都白读了,你怎么连这个道理也不懂?”

    花推官心中苦笑,暗叫了一声迂腐,只得无奈地说:“大人说得在理。”

    练子宁:“胡梦海是个好官,那个陈姓士子也是个君子。对了,陈艾还没有功名吧?”

    “据说连个秀才也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