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胡知县的心思,陈艾的机遇 (第2/3页)
案犯的身世官职,所犯何事都要逐一核对清楚。这一查,才发现胡知县同这蓝玉案根本就没有一点关系,纯粹是出门路上走,祸从天上来,被无辜牵连的。
于是,皇帝大笔一挥:“着即释放,官复原职,戴罪立功。”
吏部拿到胡梦海也没有办法,他以前是丹徒知县,按说也应该继续担任这一职务。可问题是,丹徒本是年产粮十万石的上县,这几年,因为民间逐渐繁荣,加上丹徒乃是南北水陆要冲,经济更是景气,一跃成为京师地区的纳税大县。因此,洪武二十七年,朝廷撤掉丹徒县,将丹徒、丹阳和金坛合在一起,单独成立了一个镇江府。
这个时候若将胡梦海派回去,岂不是要让他去做知府。
一个罪官,侥幸不死,官复原职已经是天恩浩荡了,如今却要官升一级,未免有些匪夷所思。
抓了半天头皮,吏部的人也是无奈,只得将以前的吴江知县调走,给胡梦海腾出位置。
吴江自然是比不上镇江的,不过,好歹也是个上县,胡知县也很满意。
他这次在天牢里呆了两年,胆子早吓破了,为官自然十分谨慎,惟恐治下出一点状况。
可最近几日他却是又惊又怕,有些惶惑不安的感觉。
原来,经过胡惟庸案、空印案、蓝玉案的扫荡后,朝中巨家大室、贵亲勋臣被皇帝以雷霆手段一扫而空不说,连带着地方官吏也被顺藤摸瓜摘了个一干二净。
别的且不说,就拿蓝玉案来说,先先后后牵连了三万多人掉了脑袋,加上早年的胡惟庸案的两万人,和后来的空印案、郭恒案中被杀的七八万人,明朝开国不到三十年,死于恐怖政治的官员竟达惊人的十余万之巨。
所杀之人,从开国元勋到列儒婢将,部院大臣,诸司官吏,到最后连州县的书办小吏也不放过。一个个杀,一家家杀,有罪的杀,无罪的杀,杀到最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编制缺员严重,怎么也补不到足够的人手。
如吴江这样的上县,一般情况下设知县一人,掌一县之政。知县之下有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分掌粮马、巡捕之事。其属吏还有典史一人,管文书收发。其他,比如县学学官,驿站驿丞,林林总总,在编吃皇粮的人加一起十来个。
可是,因为朝廷的几个大案一办下来,吴江的几个主要官吏都被拿掉脑袋,职位全部空了出来。
但要想补上这些编制,却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就目前而言,整个吴江县真正再编的官员就胡梦海一根独苗,身兼数职,又当爹来又当妈,忙得两眼发黑。
累,他不怕,怕的是做多错多,一不小心又被抓进天牢,那种经历有过一次就够了,胡知县可不想来第二回。
这年头,不要说官员,即便是普通读书人,也都知道这年头做官是一种高危行业,都不愿意去参加科举。没人考试,朝廷自然没有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