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四)《朴茨茅斯和约》 (第2/3页)
有利的,如果不是张之洞急于结束战争,他是不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提出来这个被后人称为“俄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的条件的。
另外一个论据是,张之洞上台后直接宣布解除孙纲的军职,而后孙,纲本人及其家人同外界的联系全部断绝,连一些进京述职的军官都无法见到,而当时孙纲的重要部下之一华夏共和国安全署署长任厚泽也突然失踪,就证明他们其实已经被张之洞囚禁,随后华夏共和国的一系列政令都出自张之洞和刘坤一等几位参政之手就更说明了这一点。
而后来张之洞的突然神秘去世也说明,很有可能是孙纲在反击成功后对张之洞下了毒手。
据一些书中称,张之洞去世前曾食用汤圆,食后不久即难受呕吐,左右以西洋解毒剂合绿豆汤服之,状况稍解,而当夜突又作,救之不及,顷刻即死,且死后两眼赤。全身布满红斑,尸体又很快腐烂。这说明张之洞是中毒身亡的,而后来的官方公布称死因为“突性脑溢血。”明显与死状不符,即是明证。
对于这种看法,很多人因为对后来的华夏共和国第一任大总统孙小纲的崇敬而对此嗤之以鼻,而一些学者们研究分析后认为,这种说法的很多地方值得商椎。
先,张之洞所采取的行动和他本人的实际情况不符
张之洞历经晚清官场几个年的历练,在政治斗争方面已经相当的成熟,他绝对不可能采取囚禁一个军队的最高统帅同时又是特务机关领的办法来夺取政权,这和他以前在官场上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心世的观点来看,简直可以说一点“水平”也没有。而哪!业了赫赫战功的孙纲在军民心目中的威望正如日中天,在这斤。时候选择对他下手,也未免太过不智。
其次,在学者们看来,如果张之洞真的想要夺权的话,他最可能采取的方法应该是在军队和中央及地方政府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同时利用自己本人仅次于李鸿章等人的资历,在李鸿章去世后接任华夏共和国执政,等李鸿章和孙纲等人身上的光芒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之后。再下手夺取政权,这对张之洞来说。才是最为稳妥和有效的办法。因此这个“张之洞囚禁孙纲夺权遭反噬”的说法,应该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些人则提出来,实际上,不是张之洞动政变想要夺权。真正想要夺权的,恰恰是被后人称为“华夏民族复兴第一人”的孙纲!
别的证据不用列举,仅仅从孙纲复出后张之洞刘坤一等一大批“元老”全部退出中国政坛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说明,是孙纲一手动的政变。夺取了中央政权。
而在张之洞等人退出之后,李鸿章虽然名义上还是华夏共和国执政。但年老力衰,又宿疾缠身,一切国家事务皆由孙纲作主,而仅仅一年之后,李鸿章便去世了,孙纲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正式接任华夏共和国执政,并宣布废除参政之职,实际上成了中国的“无冕之王。”这也说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