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百零二)俄国人发觉了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三百零二)俄国人发觉了吗? (第2/3页)

用“坚船利炮”把天朝上国打得头破血流有皮没毛。这帮家伙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理论”,对“夷狄”和“禽兽”派到“天子”脚下的使节“觐见天颜”感到“羞耻”,并坚决加以反对!

    这个传统文化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

    光绪皇帝是比较现实和开明的,对此久有进一步改革的愿望,但屡屡遭到翁师傅等人的反对。今年春天,光绪皇帝批准外国使臣的车马可以直入禁门,但翁师傅又表示反对。有一次光绪皇帝拟在乾清宫接见外国使臣,翁师傅再次反对。x过了一段时间后,光绪皇帝重申此意,遭到翁师傅地又一次坚决反对!

    凡事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年轻气盛的光绪皇帝不可能对翁师傅事事容让、长久忍耐。这回光绪皇帝终于动了真怒,将自己的“恩师”撵回家了。

    而慈禧太后一反常态的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立刻就批准了。

    “当年炀灶坏长城,曾赖东朝恤老成;岂有臣心蓄恩怨,到头因果自分明。”江穆齐不知怎么吟了一诗出来,“说的好,呵呵。”

    “人都走了,你居然还做诗讽刺,过分了啊。”孙纲听得不由得好笑。对他说道。

    “我可没闲功夫做诗讽刺他,”江穆齐笑道。“这是礼部王照王大人做的,孝乌只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而已,哈哈。”

    想不到这诗居然是王照做的。

    王照在诗里的批评可以说一点不错,翁师傅走到今天这一步,只能怨他自己。

    翁师傅的被“开缺回籍”,从客观上讲,对孙纲地“夺权”计划是有利的。

    虽然因为德国强占青岛翁师傅被迫签约事件自己说了句公道话,就此改善了和翁师傅的关系,而且后来因为这次事件的教训,翁师傅和李鸿章的关系也不以前那么紧张了,但是翁师傅本人就可以说是守旧顽固势力的代表之一,和徐桐刚毅等人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从这次反对光绪皇帝“改礼”就能看出来,这种人占据着道德高位,时不时的就能放你一炮,如果自己将来掌权的话,和他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光绪皇帝居然提前“帮”自己解决掉了这个麻烦,也是他意想不到地。

    这些日子,孙纲一直通过北洋军情处密切关注着朝廷里的变化和周边地国际局势。

    北洋军情处把各方面的消息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孙纲的手中,让孙纲能够随时掌握着国内外的情况。

    朝廷里,新旧两派的明争暗斗已经达到了白热化,身处夹缝当中的李鸿章被弄得心力交瘁,已经有支撑不住的架势,他在给孙纲的信中感叹,“新派一意求快,旧派则冥顽不化,双方势成水火,不以国事为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