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百二十八)新鱼雷和火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二百二十八)新鱼雷和火炮 (第3/3页)

顶上的。

    中国本来是世界上最早明火炮的国家,火炮的制造和使用一直领先于世界,可是中国人哪里能想到,几百年后,西方列强会用这种中国人明的武器,重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呢?

    远的不说,到明朝的时候,中国的火炮制造和使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明军有的火炮为了提高射击精度甚至装上了瞄准镜!可到了清代,曾经帮助满洲八旗铁骑夺取天下并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火炮不但没有得到展,而且竟然就此停滞不前了!

    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后,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为什么下令清军禁止使用缴获的大量俄军使用的扳击式火枪,后来又说“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此事不准行。”不允许火炮在全国装备,孙纲就曾经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在查阅了大量的史籍后,他才了解到,康熙为什么会明知道西方火炮技术的展迟早会威胁到中国而就是不肯让中国人去了解和学习了。

    说到底,还是那个“防汉”的思想在作怪。

    作为上层的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处于人数众多的汉人被统治阶级当中,有一种天然的不安全感,而由汉人明并掌握着的火炮的使用,使得战争成为平民的职业,(就象恩格斯说的:“它使整个作战方法生了变革,火炮的采用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政治关系起了变革作用。要获得火炮就要有工业和金钱,而这两者都为市民所占有。因此火炮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对付封建贵族的武器。”),康熙曾经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临御多年,每以汉人为难治,以其不能一心之故,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他其实已经意识到西方强大的对手就要来临,但为了“防汉”,只能选择了消极封闭。

    由此可见,大清王朝对火炮的认识,远比后人想象的要清醒得多。

    清廷对火器的禁用,其实是经过了深谋远虑的。

    可时光到了十九世纪末,已经完全接受了汉文化的满人,思想行为上已经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还有必要分得“满汉”这么清楚吗?

    列强炮火之中,倭寇屠刀之下,还有满汉之分吗?

    现在,为了防止侵略,中国人又不得不从头向西方学习现代的火炮技术,用来保卫自己。

    为了这个满汉之分,民族之见,中国人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些?

    如今的大清6军,虽然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火炮,自己也能够部分生产,但在满清朝廷的“防汉”思想下,火炮这个“6战之王”,在眼下的中国,注定得不到真正的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