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百零二)裁军之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二百零二)裁军之议 (第1/3页)

    “变法”要能这么简单,中国也不用等到今天才变了。

    孙纲还想再说什么,冷不丁看见孙毓汶用目光冲他微微示意,就干脆闭上了嘴巴。

    “海6各军暮气太深,若不整治,纵有铁舰千艘,**万尊,又有何用?”康有为继续“慷慨陈词”,“自海上有事以来,失地失权之事已数十件,若不变法图强,来日方长,何以卒岁?”

    言辞恳切,掷地有声。

    康有为一片“报国之心”,“可昭日月”。

    要是听他这个意思,恐怕今儿个要不议个结果出来,就不能算完了。

    孙纲看着康有为,他刚才说的那个“杀几个一二品大员”是什么意思?

    不是冲着自己这个北洋船政大臣来的吧?

    联想他对待李鸿章的态度,他仔细一想,不由得释然。

    自己是打着李鸿章孙毓汶他们“老母班”的烙印的,目前还等于是荣禄的麾下“干将”,康有为这个“小孩班”的,对自己如此的“敌视”,应该是因为这个。

    可据他知道,袁世凯也是经荣禄举荐的,历史书上明明白白的告诉他,“维新变法”的好多事袁世凯都有份儿,他们为什么喜欢袁大头,而不喜欢自己呢?

    真是奇怪。

    事情一涉及到政治,就不能按常理揣度了。

    看样子,这个“维新派”的行事办法和史书里讲的,还是有太多地出入。

    现在看来。康有为敢在朝会上当着这么多的高级官员讲这种话,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光绪皇帝和珍妃有救命之恩。看在“闯宫救驾”地功劳上,光绪皇帝对他有些纵容,而其它官员深知他和“宫变”渊源极深。不愿意得罪他。所以才没有人出头。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现在全国上下由中日战争日本灭亡引起的“变法”“强国”的呼声日益高涨,舆论形势对变法有利,他才敢如此地“放胆直言”。

    而且,照这情形看,他现在地矛头是直指着荣禄等一班满族权贵去的,所以才会对自己这么不客气。

    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孙纲不由得暗暗担忧。

    康有为的表现一方面显示了他对西方政情的粗糙了解,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他性格上的重大缺陷。

    一个好的政治家是会懂得因势利导,团结大多数自己能够争取到地力量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可看康有为一句话就把荣禄和他身后的满族权贵全给得罪了个遍。还想搞什么变法,这帮人不背后整死你才怪。

    有些时候,光有良好地心愿和热诚是不够的。

    荣禄是慈禧太后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康有为就这么和他硬碰硬,只怕将来凶多吉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