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又整出事来了 (第2/3页)
“多多保重,”李鸿章对俾斯麦说道,“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够支撑多久。”
“您过于低估了自己,”俾斯麦诚恳地对李鸿章说道,“对于一个象您这样建立过伟大功勋的总督来说,谦虚是非常好的品德,但您现在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具有充分的自信。”他看了看孙纲,“就象您身边的这位年轻人。”
到了李鸿章向主人告别的时刻了,老狐狸的眼睛不知怎么有些湿了,“后会有期。”他说道,“希望您9o岁生日的时候,我还能赶来祝贺。”
“对中国来说,有一句希腊谚语说的好:一切都在流动,一切又都碰撞在一起。”俾斯麦说道,“我们都身在其中,所以您不必过多的伤感。”
依依惜别中,孙纲他们踏上了返回柏林的火车,送行的俾斯麦行军礼向他们道别,李鸿章冲他摆了摆手,直到望不见他的身影,才回到了车厢里。
孙纲看老头子的情绪还没有平静下来,就没有说什么,说白了,老头子在中国的官场混得太久了,对于没完没了的明争暗斗和勾心斗角已经感到疲惫和厌倦了,见到和他境遇极为相似的俾斯麦,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也是正常的。
回到了柏林,由于这些天的事情办得都很顺,所以孙纲的心情也很好,但是天津来的加密电报却当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是关于他们路上遇到的那条“卖布”的伪装袭击舰的。
由于他们海上“遇劫”的事情传回了国内,一时间“群情鼎沸”,这回连清流党都出来替他们振臂高呼了,矛头直指日本,要求光绪皇帝对日本采取坚决的报复行动,光绪皇帝也很生气,让总理衙门给李鸿章了一封“慰问电报”,意思是觉得哪不舒服就让老头子在哪个国家多呆一会儿。同时下令林泰曾率北洋水师全军护送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等人赴日交涉,“日人如敢狡展推诿,可纵兵击之,以雪旧恨”,又下令沿海各省督抚作好战争准备,大有和日本再来一仗的架势。
面对大清咄咄逼人的动作,日本政府有些慌了手脚,日本公使小村寿太郎急忙前往总理衙门解释,说此事“绝无可能”,并提出成立一个专门“国际调查委员会”调查此事,而日本民间和军方则叫嚣着“清国找借口野蛮侵略,绝不能屈服”,强烈要求对中国“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