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34章 反侵略互助公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34章 反侵略互助公约 (第2/3页)

部副部长享里克.布尔松电报……”

    1939年8月16日,阿拉斯加驻德大使权汉恩会见了德国总理希特勒,当日晚,阿拉斯加驻苏大使巩文良则相继会见了莫洛托夫和在莫斯科的里宾特洛甫,随即又与莫洛托夫一起与朱加什维利见面,其中谈了一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苏德会谈却突然加快了步伐。

    1939年8月17日,纳粹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再次会见莫洛托夫,表示愿与苏联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

    8月19日,正在海参崴列席会议的芬兰驻阿公使利特马宁突然愤而离席,扬长而去,次日,芬兰政fǔ则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即宣布召回芬兰驻阿拉斯加一应外jia官员。但却诡异的没有宣布与阿拉斯加完全断jia。而阿拉斯加方面也只是将驻芬公使召回,但仍保留了驻赫尔辛基总领事馆。

    8月21日,参会方的核心五国中的两个即保加利亚、土耳其外jia部长在会谈中生强烈争吵,并进而演变为肢体冲突,随即消息传至保、土两国国内,两国政fǔ非常迅的先后宣布遣返对方外jia人员,大有就此断jia之意。

    而据英法美苏等国在海参崴情报人员传回去的消息,保、土两国的争端仍在于两国边境sè雷斯的争议之上,而阿拉斯加对保加利亚似有偏袒,最终引起了土耳其方面的不满。

    因为只是搜集的情报,具体情况并不太清楚,所以对这个突然生的事件,英法美苏德等国虽然有些高兴,毕竟这将为海参崴会谈蒙上一层yīn影,继芬兰之后,又爆保、土冲突,海参崴会谈成功的希望似乎越来越远。但可惜情报就是情报,是否事实还难说。

    不过次日,阿拉斯加总统叶枫的老朋友,去年凯末尔死后才上台担任土耳其总统的伊斯麦特.伊诺努突然要求正在海参崴参与会谈的外长拜亚尔返回,只留下了土驻阿大使留下,并变成了列席会议,这似乎从侧面印证了阿拉斯加对保偏袒,引土耳其方面不满的事实。海参崴会谈瞬间被yīn云笼罩。

    但这片yīn云却让原本无比担心的英法、德意、苏美等国略松了一口气,以眼前的情况来看,哪怕海参崴会谈最终缔结盟约,其约束力只怕也很有限,因为盟约核心国阿拉斯加无法正确处理好与盟友之间,盟友与盟友之间的矛盾,这势必会为同盟埋下隐患。

    在这种情况下,苏德会谈进入到了最后时刻。

    1939年8月23日正午,两架“秃鹫”运输机载着纳粹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朱加什维利、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通过两次会谈,并与当日下午,三人一起会见了阿驻苏大使巩文良,在巩文良保证芬兰将不会再出现在海参崴会谈当中之后,当晚,苏德双方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有: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第三国jia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4.双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5.条约有效期为1o年。

    不过相比这个公开的条约,更重要的内容却是在除互不侵犯条约外,苏德双方还签订的一份秘密附加协议书,其中规定:

    1.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如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在这方面,双方承认立陶宛在维尔诺地区的利益。

    2.如波兰生领土和政治变动,苏德双方将大致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为势力分界。维持波兰独立是否符合双方利益,以及如何划界,只能在进一步的政治展过程中才能确定。

    3.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宣布在该地区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

    4.双方将视本协议书为绝密文件。

    此外阿拉斯加驻苏大使巩文良给予了两国另一个秘密承诺,即保证在波兰,罗马尼亚,波罗的海国家中不会干涉苏、德利益。除非两国先威胁到阿拉斯加方面的利益或者阿拉斯加盟友的利益。

    苏德会谈,在事实上形成了有阿拉斯加参与的三方会谈,只是阿拉斯加的位置非常微妙,毕竟所有的承诺都只是口头上的。若不是海参崴会议上生的那些事情,经过两国情报人员确认属实,这种口头承诺,并不能打消两国的疑虑。好在事实上,苏德两国也不认为阿拉斯加会无缘无故的去侵犯苏、德利益。

    对德国,阿拉斯加与德国的预定势力圈基本上没有多大瓜葛,也没有接壤,而对苏联呢,一般来说,阿拉斯加先动手的可能xìng更低一些,毕竟现在阿拉斯加才是侵略一方,苏联的那些领土是阿拉斯加的占领土地,只要苏联不动手去夺回,只要再占领三十年,这里就将成为国际公认的事实上的阿拉斯加领土。

    所以即便苏阿要解决这个矛盾,阿拉斯加也只需守住现在的额尔齐斯河防线,就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了,应该没有多大可能再变本加厉,挑起大战去侵略苏联更多领土,毕竟现在的苏联可不是以前的苏联,更不是以前的沙俄。阿拉斯加想再像以前那样轻松侵占苏联动辄数百上千万平方公里土地很难很难,额尔齐斯河以西的人口、城镇的密集程度也远不是额尔齐斯河以东的那些土地可比的,阿拉斯加再越过额尔齐斯河防线向苏联动战争,成功的可能xìng要低得多了,除非他们有两三百万大军动突袭。

    而阿拉斯加现在总兵力才多少?除去太平洋和非洲,地中海的兵力,阿拉斯加除非再征召两百万大军,否则都不足以向苏联再次动入侵战。

    当然,朱加什维利现在唯一的疑虑就是阿拉斯加确实在征兵,虽然应该不可能有两百万之多,但这仍是朱加什维利有些放不下心的地方。

    好在对于这一点,阿拉斯加总统叶枫曾在苏德缔约的前一天向朱加什维利亲自了电报,亲口承认阿拉斯加正在扩军征兵,数量约在五十万左右,但此次扩军的根本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阿拉斯加新增非洲领土需要更为庞大的兵力以确保阿拉斯加在大西洋,在非洲的利益不受损害。第二个原因,则叶枫直接表明了正在进行的换届选举,阿拉斯加将有大批将领退役,这一大批功勋卓著,经验丰富的将领退役,将导致一大批经验有所欠缺的新生将领上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阿拉斯加军队的战斗力,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以确保阿拉斯加国防安全,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大国防军总兵力,这新增的五十万大军叶枫保证将不会布置在苏阿边境,甚至保证他们不会出现在西伯利亚地区。

    叶枫开诚布公,甚至连新增的五十万大军的番号都告知了苏联方面,并表示新增大军在贝加尔湖至美洲各地整训几个月后,将肯定离开阿拉斯加亚洲省市,这一点苏联方面可以保持关注,以证明阿拉斯加并不想与苏联爆军事冲突甚至战争。阿拉斯加希望与苏联保持目前的事实上的睦邻友好关系。

    曾有人说过,政治就是欺骗和谎言,甚至无数的政治家也都曾亲自证明过这一点,不过阿拉斯加方面却似乎很少违背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保证,这一点,阿拉斯加是有一定信誉的,阿拉斯加要开战,往往不会违背自己的承诺或所签订的各种条约、协定,一定会等承诺失效、条约失效,正是这种信誉的存在,正是叶枫和巩文良等人的保证、承诺,最终打消了朱加什维利的疑虑,虽然不能说全部,但至少足以让朱加什维利下定下一步展开何种行动的决心。

    对于阿拉斯加有大批将领将要退役的事情,朱加什维利也是相信的,毕竟阿拉斯加目前的那些高级将领大多还是独立战争时期就冒出头的,现在都多少年了,就算这些人在独立战争时再年轻,到现也大多六十岁以上了,很多已经将近七十,不退都不可能了,作为军队将领,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清醒的头脑、快捷的反应都是必备的。

    就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第四天,即1939年8月27日,海参崴会谈也终于正式结束,与会各国最终达成了一个名为《国际反侵略与互助公约》,因为会议是在海参崴召开,也简称海参崴公约,缔约各国统以海约组织成员国相称,简称海约国。

    海参崴公约从最终其订约阵容来看,并不算多么让人高兴。先原来的阿、中、保、土、哥五个核心国便成了阿、中、保三个核心国,以这三个核心国为海约组织常任理事国,并在安克雷奇建立海约总部,由三个常任理事国外长担任轮值主席,每一年更换一次,任主席由阿拉斯加现任外jia部长杨国平担任。

    而原来拟定将做为核心国的土耳其因为保土争端最终召回了外长等高级会谈代表,最终因为阿土两国的长期合作关系,土耳其虽然没有完全退出海约组织,却仅以普通成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其派驻海约组织的代表也仅仅是由驻阿大使兼任。

    而哥伦比亚则是因为其处于中南美大陆,与其他大陆的jia往和矛盾本就相对较少,或者其中也有其与两个邻国即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的部分边境争端同样未能得到公正解决,而对海约组织心存疑虑,所以虽然会谈过程中,哥伦比亚派出的会谈阵容比较高,但却对公约当中的数项内容持保留意见,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