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98章 苏联大饥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98章 苏联大饥荒 (第2/3页)



    当然这纸抗议直接被叶枫无视,什么叫包庇,阿拉斯加又不是反犹国家。只有希特勒那个疯子才会把大量的想请都难请到的犹太科学家们给打压的四散而逃。

    每一批来到阿拉斯加的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几乎先都会被带到费城,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科技交流会,不过今年后来的已经赶不上了。好在今年以后来的本就比较零散了,金字塔对面的水晶宫可是有常规的科技博览会的,那里的新明,新技术也不少,可以让这些科学家们在此之前好好感受一下新生的阿拉斯加的朝气,让他认识到阿拉斯加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在科技上只是剽窃或抄袭。

    “玻恩去了斯卡圭大学担任物理系主任,薛定谔去了西北大学担任教授,布洛纳赫则去了阿拉斯加大学担任哲学系副主任……”蔡锷将一份名单递给正在埋头疾书的叶枫,看到叶枫似乎忙不过来,蔡元培干脆将这份名单一些很受总统关注的人的去向念了出来。

    “鹤卿,放那吧,我有空自己看,只要他们都留下来了就行,我不管他们去哪所学校或哪个科研机构。”叶枫看到蔡元培真的念了起来,连忙停下笔对着蔡元培笑道。

    “好”蔡元培闻言也轻轻一笑,将这份厚厚的名单放在了叶枫的桌案上又道:“到目前为止,算是有名气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部共召来了七百七十余人,绝大部分都接受了各个大学的聘请,有些还接受了多所学校的聘请,虽然这点人还不够我们那些大学塞牙缝的,但这些人才基本上也只有那些名校才能吸引他们,所以事实上这些人最终都落到了西北大学等数十所条件最好的大学,这进一步拉开了各大学间的差距。”

    “这是正常的,任何行业都有竞争,教育也不例外,其实这样也好,我们阿拉斯加这么多大学,不可能指望着每一所大学都能蜚声国际,不管哪个国家最好的大学也总是有限的,西北大学这些名校就是我们阿拉斯加对外吸引人才的窗口,他们强大有实力对整个阿拉斯加科技界都是有好处的,一百所实力平均的学校也当得不十所可以闻名全球的大学对阿拉斯加的宣传作用更大。”叶枫笑道。

    蔡元培也深以为然,人才总是有限的,就算把全球有名的科学家都弄到阿拉斯加,也不可能让阿拉斯加数千所高校都成为最好的大学。

    “对了,鹤卿,哈伯请辞,我倒是能找到合适的继任人选,你呢,你可是说了几年要退休的,你总得在退休前给我推荐一个合适的继续人选才行,教育事业是阿拉斯加强大的重要根基,半点疏忽不得,一个像你这样的教部长可以让阿拉斯加的教育行业获得稳定的进步展,现在你年纪大了,我不好再勉强你一直干下去,但说实话,这段时间我考虑了许多,唯独你这个职务让我头疼,看似合适的人很多,但却不知道有没有你这样的水平。”

    蔡元培已经67岁,算是现任内阁部长年纪较大的,跟阿隆索一样,蔡元培也是在同一个职务干了很长时间的重要高官,当然比阿隆索还是多了几个履历,至少蔡元培还当过早期的安克雷奇市长。

    不过蔡元培的身体状况其实一直都不算好,而且教部长算是内阁各部事务很多很杂很重要的一个,蔡元培再干一届不太可能,但这个职务想要找一个合适的继任人选叶枫还真有些拿不准。

    要说合适,有大把合适的人,可选择的甚至远比海军司令的继续人选多得多,各大学校长,教授,现在教部的几个副部长,甚至几个私立学校教育机构的老板似乎都有这个能耐,但这个行业不像海军,叶枫对军队里的将官优劣非常清楚,谁能力如何他心都有一本帐,但叶枫对那些校长们却并说不上多么了解,而且教部长与大学校长总是有区别的,能管好一个大学的却并不一定能当得住一个教部长,偏生这个职务与一般的行政职务又有所不同,最好是一个专业人士来干,叶枫可不想像后世的天朝一样,把教,体育等等行业都弄成外行管内行的格局,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官员为了政绩而只注重短期成绩,不注重长远展。

    所以最终考虑来考虑去,叶枫还是觉得最应该征求的是蔡元培的意见。

    蔡元培此时听了叶枫的话倒是有些感动,从叶枫的话可以看出总统对自己在教部的工作评价是非常高的,而且总统考虑继续人选似乎就是以自己的表现为参照,这无疑是总统对自己工作能力和表现的一种极大肯定。

    见总统向自己征求继任人选,蔡元培倒也没有怎么犹豫,这个职务毕竟不是军队职务那么敏感,也不存在什么山头主义会威胁国家安全的说法。

    沉吟片刻,蔡元培道:“既然总统想要听听你的意见,我便提两个人选吧,一个是斯卡圭大学的校长吴哲平,做为一所市立大学,斯卡圭大学能有现在这样的地位和声誉,吴哲平这个创始人和校长是功不可没的,虽然他本人并非什么有名的科学家,但其组织管理能力,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和观念我极为认同,毕竟教部长不是科技部长,我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和对教育行业的正确认识和定位最为重要。虽然吴哲平没有过任何从政经验,但光是这个斯卡圭大学校长的经验就足以让他胜任这个教部长的职务了。”

    叶枫缓缓点头,吴哲平他也是熟悉的,毕竟斯卡圭和海恩斯的基础都是他打下的,包括斯卡圭大学甚至都是在叶枫的关注下建立起来,虽然只是一所市立大学,但要说名气,大多数国立大学都不能比,能把这样一所大学建成一所名牌大学肯定是需要一些本事的,而且吴哲平此人也很会审时度势,知道斯卡圭这个城市的缺点,没有盲目的在各个学科上投入,而是基于斯卡圭本地的工业优势,进行一些重点学科建设,最终奠定了斯卡圭大学的地位。

    “还有一个人选呢?”叶枫接着又问。

    “另外一个我倒是认为谢帅很合适,不过我听说总统属意让谢帅去接任科技部长的职务,其实以谢帅的资历和能力,当这个教部长非常合适,而科技部长吗,我倒认为并非一定要谢帅才能胜任。科学院长和工程院长甚至军科院长陈国清等人都能胜任。”蔡元培笑道。

    叶枫凝神细思片刻,最后不置可否,只是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你说的这两个人选我会考虑了,有了这两个人选,我至少心里也有了一个底,如何安排,还需要多方综合考虑才能决定”

    蔡元培点了点头,便告辞了,人选他提了,如何决定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总统要考虑的方方面面远不是他一个部长可比的。蔡元培当然不会天真的以为总统就一定要考虑他提的人选,向他征求意见就是一个很大的信任和肯定了,不能得寸进尺。

    看着蔡元培离去,叶枫却是怔怔出神,这一次他之所以要提前这么久做准备,还如此为难,就在于这一次的调整将会前所未有的大,包括省市长,内阁部长,军队,几乎每个体系他都要考虑,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调整,因为这一次,不只哈伯,蔡元培,还有诸如席尔瓦等大批开国勋元级的官员都到了退休的门槛上,也有图根、朗.帕多等一大批高级将帅到了退役的门槛上。其方方面面需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若不提前做好准备,叶枫担心会忙出错。

    还是叶枫愣的时候,办公室的门又再次被推开,副总统高尔察克和情局长史密斯联袂走了进来。

    “亚历山大?怎么,国会竞选有什么问题吗?”

    高尔察克这个副总统按惯例会在大选年担任国会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国会选举事宜。

    “没有问题,事实上,总统,我来并不是为了这个事情。”高尔察克的表情似乎有些犹豫。

    “坐吧”叶枫有些意外,让高尔察克和史密斯都坐下来了。

    叶枫也才坐到沙上才笑着问道:“说吧,亚历山大,我可很少看到你现在这样犹豫的时候。”

    高尔察克看了史密斯一眼,才道:“总统,苏联大饥荒的事情您相信吗?”

    “大饥荒?”叶枫愣了一下,紧接着笑着对高尔察克道:“怎么,亚历山大,你不相信那些报纸?”

    苏联大饥荒叶枫怎么可能不相信,这场大饥荒并非才开始生,虽然是去年和前年的大饥荒最为严重,但其直接原因可以追溯到1929年。苏联的“一五”期间,朱加什维利强制推行农村集体化运动,“将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消灭”(朱加什维利语)。当时被当作集体化的敌人消灭的不仅是富农,还有那些反对集体化的农民,甚至贫民和一些常去教堂作礼拜的人。

    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克格勃)对那些不愿意搞集体化的农民户主实行大逮捕,后来这些人都被枪决了。到了193o年初,苏联国内又强行把几千户“富农家庭”装上运送牲口的平台火车,拉到荒无人烟的北西伯利亚地带(鄂毕河以西的东西伯利亚),任凭他们死活。为完成这次一千多万人的大迁移,苏联专门招募了两万五千多名年轻的党员,经过两周的培训,组成“二万五千人大队”。

    这支大队专门负责迁移“富农”和组建集体农庄。大队的成员残忍、冷酷而又干劲十足,把被他们管理的农民当成“制造反**阴谋、意在阻挠社会主义胜利的阶级敌人”,他们毫不怀疑自己工作的正义性,“用机枪围住村子……只管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