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4章 要变天了(五卷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24章 要变天了(五卷终) (第2/3页)

饿死,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同期的农民也对苏俄政权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发生了反抗征粮的坦波夫叛乱。乌里扬诺夫则认为这是“富农暴动”,下令由图哈切夫斯基率领红军使用毒气镇压抗粮农民。1921年2月21日,圣彼得堡发生了喀琅施塔得事件,曾经在十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他们要求苏俄当局实现言论自由、解除贸易限制、重新选举一个“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乌里扬诺夫派加里宁前往劝说无效后决定使用武力,令托洛茨基和图哈切夫斯基攻陷喀琅施塔得镇压了水兵暴动。

    虽然成功的镇压了叛乱,但1920年至1921年间连续发生的国内叛乱迫使乌里扬诺夫承认: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gc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是错误的。

    于是自1921年3月21日开始,苏俄放弃战时gc主义,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余粮收集制,实施实物税;停止配给制,允许商品买卖;放松外贸管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允许一定程度的私企经济等。

    新经济政策加上随后开始的苏阿,英苏贸易使苏俄经济遂渐走向恢复,虽然还远未使俄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成功地恢复到欧占前即1913年的水平,但这一积极政策仍然使得经济濒临崩溃的苏俄看到了彻底复苏的希望。

    然而新经济政策却也被苏共左派视为是对资本主义的妥协及对社会主义的背叛,因为不管怎么看,这个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都更相似于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所以这个政策在苏联一直以来就存在不少的反对声音。

    叶枫点头道:“是的,对比新经济政策实行前后,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对于苏联其实是有利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其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但是有一个前提我们永远都不能忽略,那就是意识形态,不能忘记苏联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政治,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矛盾,而是一个完全对立的矛盾,他们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穷途末路的被迫行为,实际上这个政策在苏联内部的反对呼声很高,甚至比支持者更高,因为实行这个政策就意味着他们与所追寻的本质即gc主义路线完全不符,是向资本主义的靠拢,此前只是因为乌里扬诺夫的存在,加上苏联经济形势经过连年战争确实已经极为严峻,在没有找到更好更符合他们意识形态的经济发展道路之前,他们只能执行这个新经济政策,但不代表永远,也不代表现在支持这一政策的那些苏联领导人也会永远支持这个政策。”

    “我明白了,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当苏俄经济恢复到一定程度或者他们找到了更符合他们发展的道路后,他们必然会要废除这个政策,这一点不管最后是谁上台,其实都差不多,想要取得党内多数人支持,他就必须走这样一条路。否则他的地位就极有可能不稳。”李成玉这时出声道。

    叶枫点了点头笑道:“为什么我说朱加什维利会是最合适的,其实就是乌里扬诺夫的那个评语做了解释,一个粗暴的,野蛮的,刚愎自用,手腕强硬的领导人才能真正的随时改变政策,才有胆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政策。乌里扬诺夫担心什么?其实我们都不用管,他担心的可能就是我们需要的,不然乌里扬诺夫为何担心”

    叶文德这时点头笑道:“不错,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管,既然乌里扬诺夫对朱加什维利不放心,那就证明朱加什维利有很大的缺点,可能对苏联未来发展不利,但这些缺点,这些不利对于我们这些外国来说可能就是最为有利的。”

    众人一齐点头,叶枫心里却是暗笑,其实他所解释的朱加什维利是最合适的理由有些牵强,但他无法明说,他之所以这般肯定,就是因为他知道后世朱加什维利上台后都做了什么,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他在1928年下令废除了,正是他大搞农业集体化,导致了后来三十年代初苏联更大规模的大饥荒,正在他的领导下,苏联大量政,军,经界人才被屠杀一空,虽然不可否认他在任时苏联在工业上特别是军事工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叶枫看来,他所造就的苏联强大的表面其实就是一个跛子,这也是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困扰着大部分前苏联国家的原因,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相对发达,但在消费品,在人们切实生活所需的物质方面却极其缺乏。

    叶枫甚至怀疑,后世若不是一场二战,朱加什维利这样搞下去,他能把苏联折腾成什么样子,他是否还会一直清洗下去,他是否还能一直呆在最高领导人位置上一直到死。

    不过叶枫虽然对于历史上的朱加什维利没有多少好感,但也不可否认这个人是颇有能力的人,甚至可以算是一个伟人,一个满身缺点的伟人,这样一个人掌握苏联的最高权利,在叶枫看来,甚至比乌里扬诺在台上还要引起更高重视,不过外国很难干涉苏联内部的政治斗争,叶枫对于苏联其他领导人也缺乏更多的了解,与其换一个不太熟悉的,还不如让朱加什维利这个满身缺点的伟人按照历史走向带领苏联,让他更为安心一些。

    ………………………………………………

    “为什么这是明显的打压”

    “该死的,为何总是要针对于我……”

    书房里传来一片杯盘落地的声音,间或传来父亲竭斯底里的咒骂声,门外的拉尔夫.安德森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父亲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仿佛全天下的人都在刻意针对他,跟他作对一样,这几天他咒骂着所有人,有些话拉尔夫相信若不是在阿拉斯加,而是在西边的那个苏联,可能父亲足以被处极刑数十次了。

    “拉尔夫,你怎么站在门口,你父亲呢”拉尔夫正准备推开房门去劝解父亲,大厅门口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拉尔夫转头看向门口,来人他非常熟悉,父亲的至交好友,现任副国务卿兼工商部长罗伯特.汉德森。

    虽然汉德森叔叔与父亲有过不愉快,但最近十余年已经言归于好,不过因为双方身份敏感,一个是政府地位极高的官员,一个是商界首领之一,为了不引起不好的猜测,实际上汉德森很少到这里来,一般都是节假日拉尔夫这些晚辈互相窜下门拜访一下,自然拉尔夫对于这个叔叔还是极为熟悉的。

    “汉德森叔叔,你来了,父亲他在里面”拉尔夫看到汉德森进来,如同看到救星一样,半跑了过来,对着汉德森道。

    汉德森看向书房门口中,听到里面的声音,也不由摇头,早预料到了这个老友可能的反应,不过现在看来,这个反应之激烈还是出乎了汉德森的预料。

    “是因为与三菱的合作被叫停的原因吗?”汉德森虽然有所预料还是问了一声。

    拉尔夫.安德森是尼尔斯.安德森的长子,现在已经二十三岁,自从前年从阿拉斯加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就进入了安德森集团,开始涉入家族生意,对于安德森集团与三菱的交易拉尔夫还是很清楚的。

    拉尔夫点了点头,随即又看向汉德森道:“叔叔,这个交易真的只能被叫停吗,没有解救的机会?父亲为了这次交易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汉德森苦笑着摇头道:“如果按照你们的交易方式,就没有解禁的机会,为何你们不考虑换一种方式,整体收购,或者入资控股那就肯定没有问题,但为何非要将自身的股份置换出去?”

    拉尔夫沉默片刻叹了一口气道:“这是三菱方面的坚持,交易被叫停后,我们己经与他们协商,要求由安德森集团整体收购三菱制铁和三菱矿业,哪怕巨资控股都行,但三菱方面不同意,坚持要求转换太平洋钢铁和安德森矿业的股份。”

    汉德森闻言拍了拍拉尔夫的肩膀道:“这就是问题,为何他们要坚持得到你们的股份,难道你们就不觉得他们是另有所图。”

    拉尔夫半晌才点了点头道:“我的确怀疑他们动机不纯,其实此后我已经劝过父亲不如彻底放弃与三菱的交易,另外寻找其他机会,奈何父亲……”拉尔夫说到这里无奈的摇了摇头。

    汉德森知道安德森的脾气,越是这样,他越会觉得受了委屈,他越是会倔下去,就像当初他走私武器那一次一样,倔到最后坚持不下去了,才来求当初已经断绝联系的自己。不过也是那次,使得两人有了言归于好的机会。

    这个家伙,为何每次都要这样,日本的机会何其之多,为何非要认准三菱这一个目标。三菱可不见得安了好心。

    汉德森再次拍了拍拉尔夫的肩膀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未来你会比你父亲更出色。”

    说完便迈步向那个书房走去。

    “汉德森叔叔,你要小心一点,父亲现在的脾气很大,而且……”拉尔夫这时看着汉德森耸了耸肩道。

    汉德森点了点头,拉尔夫的意思他明白的很,安德森现在估计对自己的怨气不小,毕竟现在的他不是当年,他当年只是阿留申市长,与当时的打击武器走私没有直接关联,现在的他可是直接掌管工商贸易的副国务卿,对经济政策的发言权很大,对于国家战略安全委员会同样有不小影响力,这次安德森集团与三菱的交易被叫停其实就是自己受国务卿的委托直接干涉的,安德森不对自己有怨气才怪。

    打开房门,就像进入了一个遭到匪徒洗劫的房间一样,到处是破裂的杯盘玻璃碎片,文件报纸书刊到处都是。安德森似乎骂累了,此时正深深的埋在暖和厚实的皮毛大椅上,闭着眼睛。

    “出去”听到开门声,安德森眼睛都没有睁开,直接吼道,兴许他以为是佣人或者自己的儿子进来了。

    “怎么,这么不欢迎我,尼尔斯,我可是数年都难得来一次。”

    “罗伯特”安德森睁开睛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