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弟五百八十一回 金殿之上,群起而攻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弟五百八十一回 金殿之上,群起而攻之 (第2/3页)

个人的年龄或者其他的缘故,实在是因为洛阳之事关系重大,许阁老和狄仁杰二人在明知道洛阳官场有重大问题,明知道有名单流落在外,就应该对洛阳官场采取强制措施,对那些官员放任自流,不加以注意,才使的此案背后的黑手有机可趁,使的百余名官员尽数被灭口,此案顿时陷入了如今的情况,毫无线索可言,根本就查不下去了,;老臣以为,这正是因为此二人的不称职所造成的。老臣以为,此二人应该加以严惩。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严惩不足以显示国法威严。”魏征须飞扬,站在大殿之中,脸上并没有任何的犹豫和畏惧之色。丝毫没有因为卢照辞那难看的脸色而有丝毫的担心。站在那里,如同一颗老松一般,虽然身材瘦削,但是让人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这就是魏征,纵横大唐官场十数年不倒的魏征曾经在朝堂之上,逼迫的卢照辞难堪的魏征。虽然心中很是气愤,但是卢照辞对他却对他无可奈何的魏征。魏征此言一出,顿时朝堂上的气氛再次活跃起来。

    卢照辞狠狠的扫了魏征一眼他终于知道在历史上,李世民为什么在他死后,将他的墓碑给敲掉了,而且是找了一个与魏征无关紧要的借口。那是因为他是被魏征气的,生前李世民要名声,不敢如此,但是等到他死后,借口侯君集之事,对魏征难。莫说是李世民,就是卢照辞这个灵魂来自后世对魏征是闻名已久的人物,此刻也忍受不了魏征如此态度了。

    “陛下,魏大人也走出自公心,还请陛下恕罪。”这个时候,陈光蕊也看出了卢照辞此刻愤怒的心情赶紧出班解释道:“陛下,您心怀大仁慈,大慈悲之心。魏大人自古如此,秉持公心,对待一切,陛下也是有大容忍之心如此才有了君臣相知的千古佳话。如此足矣名扬千古了。”

    “好了陈光蕊你也不必如此。”,卢照辞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冷笑道:“朕若是心胸如此狭小,恐怕他魏征也活不到现在了,当初在前李的时候就被朕杀了,哪里还有什么宣德殿大学士魏征。”

    “陛下既然用臣为谏议大夫主掌御史台,那就是希望臣说公道话,不为其他任何〖言〗论所左右,不为任何私情所左右。老臣今日说的就是真话。”,魏征大声的说道:“许敬宗此人阴险而贪婪,没有任何本领,其名声是次要的,臣也没有想过他的名声如何,只要有才能,只要能力,陛下怎么用他,臣都心悦诚服,但是此事他确实有失职之罪,有玩忽职守之罪,臣还听说,此人在洛阳整日留恋与酒肆青楼之间,根本就不是查案之人。此人若是加以惩处,将我大唐律法置之何地?还有那秋仁杰,不过是一个幸臣,仗着一点小聪明,陛下却是一年三迁,如今更是刑部侍郎,想刑部侍郎是何等重要,满朝文武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的官位,有的人更是一身都在其下,陛下却任用此人为侍郎,臣听说此人不在东都查案,却是去了弘农,整日游山玩水,行走与贩夫走卒之间,不但没有官员的架子,更是没有查案的模样,这样的人若是不加以惩处,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但是经验不足,还是会有负陛下的厚望,臣以为狄仁杰还应该加以磨练的好。待其有了一定的从政经验之后,再加以任用,必定能兴邦安国,如此方不辜负陛下的一番心意。至于洛阳一下,陛下还应该重新派人详查为好。”魏征洋洋洒洒,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大殿,这个时候大殿内一片寂静,魏征的声音更是如同晨钟幕鼓一样,在大殿内响着不停。只是如此,让那些佩服魏征的官员,心惊胆战。这个魏征胆子真大,没看见上面的天子龙颜都黑了吗?刚才陈光蕊已经为他求情了,魏征应该趁势而下,这个魏征倒好,居然还迎难而上,继续讲解着他的观点,有些话是他能说的吗?至于许敬宗和秋仁杰二人应该如何处置,那也是天子说的算,哪里是一个臣子能做主的。

    “魏征,看样子,朕对你是太过宽容了。”,卢照辞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不过,朕想问问你,既然你说,许敬宗和秋仁杰二人都不适合,那你给朕找出一个人来,让他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臣以为前任刑部尚书韦挺可以担当此重任。”,魏征想也想不想说道。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清朗的声音传了过来,众人望了过去,不是魏王卢承泰又是何人。

    “承泰,你想说什么?”卢照辞皱了皱眉头,轻轻的问道。对于这个皇子,卢照辞还是很喜欢的。不仅仅是因为此子有才学,更重要的是他有礼贤下士的风范,这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