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一十二回 打响攻占高句丽的第一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百一十二回 打响攻占高句丽的第一枪 (第3/3页)

若是可以的话,他是不会说这些话得,因为他知道卢照辞想做一位亘古未有的帝王,开疆扩土是一个伟大帝王的必要手段,大唐远超大隋,远不是前李所能比拟的,唯有在战功方面才能让人看的更加明显,一个征讨草原取得了胜利,这比前李为了巴结草原,送金送粮,甚至还想送女儿不知道要好多少倍,那就是前隋,前隋的时候,文帝杨坚也曾经使草原臣服在大隋之下,杨广曾经巡查过西域,可是前隋却没有征服过高句丽以及新罗等国,如今卢照辞若是想证明大唐远比大隋要强盛,那就征服高句丽,为数百万的汉人报仇,统一新罗三国,成为千古一帝。

    “这也是一个问题。”卢照辞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思索之色。他想到在史书上,同样在这个朝代,只是当政者并不是他卢照辞,而是死去的李世民,他当政的时候,也曾经征讨过高句丽,将士无数,将星闪烁,可是同样是失败了。是李世民本领不够吗?是李世民胡乱指挥吗?显然不是,初唐时期国力强盛,虽然不如现在,但是远比的上杨广时期,而李世民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是可以称道的,手下也是有不少将才,可是为什么还失败了呢?这与他的指挥没有关心,而是与人心有关系,那些士兵都是府兵,短短十数年之间,这些人对高句丽人的疯狂还是记忆犹新,对辽东之路还是害怕不已,通过幸存者得口述,他们知道辽东的残酷,无论是天气还是敌人,都能随时要人的性命,而辽河岸边的京观更是随时警告着中原士兵,不能进攻高句丽,否则,辽河边上还多上一个京观来。这些人害怕了,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变的小心翼翼,所以也仅仅是止步于辽河岸边,使的李世民英名尽丧。当然时间也是最好的催化剂,它能使的人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到了李世民儿子的时候,辽东之事早就成了过往,国力也强盛无比,李治这个没有多少本领的家伙,凭借着他老子创下的基业,躲在太原这个地方,指挥别人灭了高句丽。这是因为他李治很强悍吗?当然不是,而是手下的军队太厉害了。

    卢照辞可以想象,若是这个时候起兵征讨高句丽,也许会胜利,但是绝对会是惨胜,士卒会死伤不少,而且国内的经济也会变的萧条,多年的成果也会毁于一旦。卢照辞可是不会这么干的,可若是不这样做,恐怕新罗这个愚蠢的国家,会做出更多的傻事来。大唐为了保护既得利益,恐怕也会卷入到战争中去,也就是说,战争已经不以卢照辞的意志为转移了,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既然如此,卢照辞唯一能做的就是准备,只有准备的越充分,最后取得胜利就越轻松。那朝廷该如何准备呢?

    “第一,要消除百姓对辽东的畏惧,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下层百姓的支持,才有可能杜绝前隋末年的事情发生。前隋末年之所以发生农民大起义,不就是因为辽东之事吗?试想,辽东之战若是胜利了,会有人起来造反吗?那些世家们也就没有可以驱使的士兵了,前隋如何会灭亡?第二,那就是消除士兵们对高句丽的恐惧心理。要知道在辽河边得京观时刻提醒那些士兵们,辽东就是一个死地,高句丽是一个强大的王朝,看看,前隋百万士兵进攻辽东,可是最后怎么样了呢?都成了京观,若是这个时候进攻辽东,或许他们还会是这么想的。第三,那就是有钱,不断的刺激生产,刺激经济的发展,恢复生产,增强国力。”卢照辞皱着眉头,提起笔在面前的白纸上写着什么。他需要考虑这些事情,只有将这些事情解决了,他才能对付高句丽的进攻。片刻之间,白纸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迹。那岑文本等人虽然好奇卢照辞在上面写着什么,但是却什么都没有说话,都是在低着头,仿佛是在想着什么,而苏定方脸上隐隐有一丝焦急之色。武将只想着打仗,哪里会想到其他的事情。但是,从众人的谈话之中,他知道,想进攻高句丽,想做一个先锋,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他却只能是如此等着,因为在大殿里,他是没有说话的权利的。但是他没有,并不代表着别人没有,长时间的沉默让众人都难以忍受,岑文本苦笑的朝一边的秦九道点了点头。

    “陛下。岑大人正等着您呢?”旁边的秦九道赶紧在卢照辞身边轻轻的说道。大殿之中,他是内宫总管,也只有他才能提醒卢照辞。

    “难啊”卢照辞摇了摇头,暗自沉思道:“这若是有报纸,舆论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宣扬一下辽东的富饶,高句丽人的愚蠢,培养的一些愤青,或许事情就能解决不少。咦哼哼报纸。”卢照辞想着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