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两次刺杀(二) (第2/3页)
已基本掌握,眼前这个有些矮xiao的男子,革命经历就很不一般。他是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部长彭家珍,四川金堂人,虽然看起来如三十许人,面相十分老成,其实只有24岁,也是一个老资格的革命党,他早在18岁就读成都武备学堂期间,以最优等成绩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的时候,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前夕,他通过关系,被赵尔巽委派为天津兵站副官长,代理标统,利用职务之便,他挪用大量军资给党人使用。不久之后,为准备起义,他挪出一大批枪支、军马、军粮及资金给党人,不幸被觉,清陆军部下令通缉他。他只好化名出走,仍来往于京、津、奉、滦、沪、宁之间,联络起义,制运炸弹。
前些日子孙文回国时,他曾被孙文特别接见,被任命为北方招讨使,回到北方后,又与刚出狱的汪兆铭等人组织了京津同盟会,他被推选为军事部部长。他认为,前此北方起义屡次失败,原因主要是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因此诛锄清军魁至为重要。不过,他认为选是除掉良弼,多数同志则认为应先除掉袁世凯,不得已,他只能顺从多数同志的意见。
如今,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失败,彭家珍认为,刺杀良弼的时机到了。
“席儒,不可莽撞!如今刺杀袁世凯失手,京城的警备力量一定会加强,刺杀行动更难以成功。良弼是清廷的军谘府军谘使,身边护卫众多。贸然行动,除不掉良弼不说,万一把自己搭进去了,岂不是白白牺牲?”李煜瀛摇头反对。
彭家珍哈哈一笑:“良弼不除,共和难成;良弼一除,共和必成!牺牲我一人有什么打紧的?况且,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得辱,不如死得荣!你们不必再说了,我决心已定,良弼是非死不可!”
他的一席话,让白起大生好感,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席儒兄,白起不才,愿与你一同为国除贼!”
“好兄弟!”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