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5章捡到“宝”了(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5章捡到“宝”了(二) (第3/3页)

监狱,17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在精锐部队中配备了野战用手榴弹,并把经过专门训练使用这种弹yao的士兵称为“掷弹兵”。到19世纪,随着枪炮的展和城堡攻防战的减少,手榴弹逐渐受到冷遇。不过,在前些年的日俄战争中,手榴弹倒是重新挥了不xiao的作用。

    然而,刘庆恩还是不大看得起这种轻型武器,机枪、大炮都来不及造,造手榴弹干嘛?他可不像王麟,能够知道数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由于堑壕战的大规模兴起,手榴弹会重新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王麟的预想中,若两湖**军能够大规模配备手榴弹,不但于此后的国际战争中,可以领先一步,而且由于手榴弹生产方便、容易、高效,很快就能批量装备部队,迅增强两湖**军攻防两宜的能力。

    不过,刘庆恩表面上对王麟十分淡然,其实内心里对于王麟的意见还是十分重视。他平静的面容之下,掩饰着一颗激动万分的心。自己曾游历日德等国十数年,学习机械与枪炮制作,自忖学有所成,归国效力,哪想得到回国所见到的无非蝇营狗苟、官场龌龊,政fǔ有大量的经费,供官员挥霍、1ang费,也有大量的经费去国外购枪、购炮(好让采购官员从中渔利、中饱私囊),却无一个子儿给予他们研、自造枪炮。作为一个比较纯粹的技术人员,刘庆恩不会也不屑去钻营。面对国内狼藉的社会,一时间刘庆恩心灰意冷、心丧若死。

    武昌起义,光复告成,蛰居在家的刘庆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奔武昌军政fǔ,出乎意料竟大受重用,可以尽展所长,一展抱负。他内心里对王麟自是感激万分,可是长年投闲置散的岁月,养成了他冷漠的xìng子,何况他素来高傲,做不出低下心的姿态来。

    而王麟对这等表面功夫本就毫不在意,反而对他礼敬有加,刘庆恩虽然没有流露出什么情绪,但立功自效的心思却一点也不下于他人,否则,若非他尽心尽力,日夜赶工,半自动步枪也不可能这么快研出来。

    一时间,大家默立场中,兴奋之余都有些感慨,竟没有人说话。

    最后,还是王麟先收拾好心情,对着刘庆恩恭敬一礼:“国臣先生大功,麟代表两湖**军政fǔ,由衷的感谢先生”

    刘庆恩却殊无欢欣之色:“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如今中国贫弱,我辈书生,若能研制出不落后于他国的武器,好歹算是为国家尽了一点心力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