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刘宝瑞相声专区之【官场斗系列之反穿朝服】 (第3/3页)
嗬!爱上啦。赶紧雇人往外运。这钱花扯了去啦!好不容易运到良乡,还没出房山县哪,哎,就没钱了!家财耗尽,是倾家荡产。结果石头没运回来,家败了。您瞧这倒霉劲儿!所以,大伙管这块石头叫“败家石”,又叫“倒霉石”。
刘墉这么一提,乾隆就说了:
“行啊。和申,你把这块石头运回来吧。”
“啊?!”
和申当时一激灵!什么?运那块倒霉的“败家石”?噢,想让我也败家、倒霉呀!嘿!忙说:
“主子明鉴,败家石废弃良乡,已历百年,乃不祥之物,今若搬进宫内,有碍国运哪!”
刘墉说:“唉,此石形如灵芝,颇有灵气。必得有福命大之人,才能擎受。米家福浅命薄,致使财尽家败。难道说我主万岁也福浅寿短吗?”
和申说:“那什么……我……这……”
怎么?他不敢说乾隆寿短命溥啊!
只好说:“主子,此石名曰:‘败家石’,实为不雅呀!”
哎,他又在名儿上找辙了。
刘墉说:“不要紧,请万岁降旨,赏赐佳名。”
给起个好名儿。乾隆说:
“对,朕当赐名为‘青芝岫’!”
哎,打这儿起,这石头就叫“青芝岫”啦!
刘墉说:“和中堂。万岁已赏下名儿来啦。您怎么样啊?”
“什么怎么样啊?我……遵旨吧!”
刘墉一瞧,和申应承下来了。心说:还得气气你。
“啊,和中堂,您甭为难,反正,也得拉石头。这对您来说,是捎带手儿的事儿,花不了多少钱!”
啊?还花不了多少钱哪!
没法子,运吧!光运“败家石”,又搭进好几万。这下子,和申由姥姥家赔到舅舅家去啦,赔大啦!
有人问了:刘墉用什么法子在乾隆面前,把和申参倒了呢?
哎,这招儿太高了!乾隆不能不准刘墉的本。是这么参的――
当时在清代,文武百官每天上朝,得穿朝服。补褂朝珠,顶戴花翎!从朝服上,能分出“文”、“武”。怎么分呢?讲究“文禽武兽”。就是文官朝服上绣的是飞禽;武将朝服上绣的是走兽。
身穿朝服,上殿面君,也有规矩。得双手捧朝珠,低头看二纽儿,就是褂子上的第二个纽绊儿。为什么呢?回话的时候,不能跟皇上对眼光儿。低头看二纽儿,老看这第二个纽绊儿,就跟皇上对不了眼光儿了。要把这忘了,忘了就糟啦。跟皇上一说话:
(学抬头状)“啊,哎……”
得!麻烦啦!“仰面视君”,有刺王杀驾之嫌。哎,这就拉出去砍啦!就这么大罪过儿。**嘛!
走起道儿来,得迈方步,亮靴底儿,一步三摇。这相儿――(学混身哆嗦走路状)。这叫“宁湿衣不乱步”。怎么个“宁湿衣不乱步”呢?就是下雨的时候,宁可把衣服淋湿了,步伐也不能乱喽。
下小雨儿?这样走(学状);
下大雨?也这样走(学状);
下雹子?还这样走(学状);
下刀子?那……就跑了!
也没有下刀子的。反正,不管怎么样,老这样走(学状)。哎,您别乐,真这样走。要不怎么清代当大官儿的,他身上都没虱子呢?有!也给抖落下去啦!
清代的官场制度就这么严格。可刘墉呢,这天故意的把朝服翻过来穿上了。朝珠挂脖子后头啦,帽子倒着戴着。哎,就把和申参下来啦。怎么参的呢?刘墉出了朝房就喊:
“臣刘墉有本!”
奏事处的小太监得传他呀:
“万岁有旨,宣刘墉……噗!”
本来想说,“宣刘墉上殿”,一瞧他这模样儿,憋不住,乐出来了。
乾隆一看刘墉这打扮儿。当时就恼了:
“刘墉!反穿朝服,成何体统?啊?!有违祖制,有失官体,有伤大雅,有损国威!你可知罪?”
“万岁,微臣反穿朝服,朝服翻个儿有罪?”
“有罪!”
“那么和申‘御路翻个儿’有罪没罪呢?”
“当然有罪!噢……在这儿等着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