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郭德纲相声专区之【白事会】 (第2/3页)
来剩下的我来。
于:您也要改姓啊怎么着?
郭:不是,你……
于:我姓什么我父亲就得姓什么呀!
郭:哦,对对对,于老爷子。
于:哎,这就对了!
郭:了不起呀,大夫。
于:医生。
郭:名冠北京城。想当初有四大名医呀。
于:有!
郭:就教了一个徒弟。
于:是啊。
郭:就是他父亲。北京城一提于老爷子,没有不知道的。
于:对
郭:赫赫有名。
于:有点名气。
郭:老西医。
于:老西医?
郭:你算吧,这多少年了吧?
于:那能有多少年哪?
郭:了不起啊,了不起啊。大排行下来,你们父亲,行八。
于:哦。
郭:一扫听,北京于八爷,
于:都知道。
郭:没有不知道的。华北,东北,问去,都知道。
于:北方这片都有名。
郭:知道吗?北京于八爷,知道。
于:嗯。
郭:哎哟,了不得,北京于八爷。
于:啊。
郭:北京八爷。
于:对。
郭:京八(京叭)呀。
于:狗啊?!
郭:不是,于八爷。于八爷。
于:哎,您把那于字儿带出来。
郭:唉,你这个嘴吃字啊。
于:我吃字?您吃字了!
郭:于八爷,好啊,想当初同仁堂把他父亲请过去了。
于:哎,在那儿。
郭:在那儿。过去那个医院啊,不是很固定的。一般跟大药房里边,跟那儿,有大夫。
于:哎,对对对。
郭:要说同仁堂请的大夫,了不起了。
于:有能耐了。
郭:跟那儿干了多少年。
于:给人把脉。
郭:干了四个多月呀。
于:四个多月呀?
郭:后来该开除了。知道吗。
于:开除了像话吗?
郭:也不知道我什么,问老爷子不说。一问为什么,你一说脸就红。
于:啊。
郭:也不好意思问,不让干拉倒。回家,家里有房有地的。
于:嗯。
郭:在家里自个儿干一个。
于:自个儿开买卖。
郭:开一小药房,自个儿跟家,坐台治病。对嘛……
于:您等会儿吧您!
郭:(接着)一样为人民服务!
于:行行行!什么呀,都坐台了,还为人民服务哪?坐堂,您知道吗?
郭:在家里做糖(坐堂)。
于:哎!
郭:晚上和出去,啊,(唱)“卖~药糖嘞,吃了我的药糖嘞,橘子还有香蕉……”了不起的大夫,知道么。
(注:“药糖”就是把砂糖熬到一定火候,加进了各种中药材,如砂仁、豆蔻、玫瑰、红花、鲜姜、薄荷等;糖熬好拉成条,再切成小块,有清热去火的作用,过去一般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卖的,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在《傻二哥》里描写了一位卖药糖的少年形象,那篇故事收录在初中语文课本中。)
于:我爸爸卖药糖的呀?
郭:你不是说做糖(坐堂)的吗?卖不卖?
于:什么卖不卖?您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
郭:糖啊,糖他卖不卖?
于:不卖糖!
郭:不卖,自个儿做完自个儿吃啊?
于:哎呀,您这怎么的,您什么都不懂!
郭:多齁得慌啊这个。(齁,hou1声,指因食物过甜或过咸而口中有如火灼的感觉)
于:在同仁堂那儿给人看病!
郭:对,对,了不起!了不起,后来跟家。
于:哎。
郭:跟家弄,跟家卖药,给人看病。
于:啊。
郭:一来病人他爸爸乐。
于:是吗。
郭:一来就乐。了不起。方邻左右一扫听,很好的一个妇科大夫。
于:妇科大夫?
郭:老妇科大夫么,一来病人,要是年轻的,他爸爸乐。病人那儿坐着,他捂着脸。(掩面狞笑)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哼……!
于:我爸爸这是什么毛病啊这是?
郭:谁知道啊。反正,反正高兴。后来病人家属给你爸爸送了块匾。
于:嗯。
郭:“妙**心”。
于:咳!不对不对不对不对,您又说错了。没有写这词儿的!
郭:什么?
于:“妙手仁心”!
郭:“妙手仁心”。
于:哎,说人好!
郭:舌头有点小毛病。老头不错。我那阵,小的时候净上家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