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襄阳血 第一百零四章 解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 襄阳血 第一百零四章 解迷 (第2/3页)

靠阿里不哥,对我大宋将来地北伐光复中原必然十分不利。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诸君可有高见?”

    “简单,马上打过去。”高达第一个说:“我军大胜,眼下正是士气如虹之时,即刻渡河反攻胜算极大,而且我军埋伏在桐柏也可以随时切断鞑子退路,全歼鞑子残部的希望也不是没有。”

    “没那么简单。”贾老贼头,分析道:“从今天中午地我军试探性攻击来看,鞑子在汉水北面的军队多是骑兵——很明显,忽必烈当初留在汉水北面地都是无法直接攻城的骑兵,以我军地机动力来看,即便击溃了鞑子残部也追不上,同时曹世雄的兵力太少,光靠他是没办法全部拦住鞑子的。我们能不能把鞑子残部歼灭,得看陈能不能完成任务。”

    “太师放心。从上次杨晨焕和阿志沙入鞑子大营炸毁鞑子工场地事情来看。陈大人地成功可能性极大——小生敢于断定。至少有八成把握!”刘秉恕缓缓说道:“眼下最关键地。是我们得拖住鞑子。稳住察必母子。给陈和曹世雄争取时间。如果鞑子立即撤军地话。陈和曹世雄是无论如何来不及动手地。”

    “秉恕先生言之理。可我们如何暂时稳住鞑子残部和察必母子呢?”贾老贼沉吟问道。王文统站起来说道:“太师。小生有一计。也许能暂时稳住察必母子几天。只是没有十足把握。”

    “文统先生谦虚了。你地计策怎么会没有把握?快请赐教。”贾老贼笑道。王文统谦虚一笑。说道:“忽必烈死后。他地尸体已经被鞑子骑兵抢走。并第一时间送到了汉水以北。这是玉文干和严忠济等鞑子将领亲口招认地。而忽必烈身为蒙古大汗。自然不地安葬。察必母子必然要将忽必烈遗体带回中原隆重下葬。可返回中原路途遥远。忽必烈地尸体如果不做处理就无法保存。以忽必烈之身份。他地遗体保存法以水银浸尸最为适合。既符合他地帝王身份。也能保证他地尸体不腐。可以运回中原下葬——我军就有了可乘之机。”

    “可乘之机?什么可乘之机?”贾老贼有些

    了。刘秉恕却先反应过来。笑道:“文统先生果;银浸尸既需要大量水银。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鞑子残部之中又如何寻找如此之多地水银?我军若是遣使过河。给察必母子送去几百斤水银。再借口劝降与鞑子残部停战。暂时稳住他们。察必母子为了保存忽必烈遗体必然不会急于撤军。我军有了充足地时间准备接下来地战事了。”

    “小生正是这个意思。而且尸体浸泡水银之后沉重。搬运困难。还可以起到无形中削弱鞑子行军度地作用。”王文统微笑道:“只是小生担心察必母子控制不住军队。军队强行挟持她们母子返回中原。那就大事糟了。”说到这。王文统又看一眼刘秉恕。迟疑着说道:“还有秉恕先生地兄长子聪大师。他现在仍然还在鞑子残部之中。小生此计必然瞒不过他。如果他揭穿……。”

    “这个可以放心。”贾老贼说道:“本官与子聪大师曾有一个约定——若是对子聪大师有知遇之恩的忽必烈被本官所杀,子聪大师就归附于本官,本官也不会追究他以前地一切过失。眼下忽必烈已死,子聪大师一诺千金,必然戳穿我们。”说罢,贾老贼又微笑着说道:“说不定子聪大师还能帮上我们大忙,劝说察必母子暂时留下,甚至帮助我们生擒察必母子,那可就再妙不过了。”

    “多谢太师原谅家兄误入歧途之罪。”刘秉恕离座下跪,磕头说道:“既如此,小生愿修书一封,劝说家兄来降,并以我军里应外合,暂时稳住察必母子和鞑子残部。”

    “好,那就麻烦秉恕先生了。”贾老贼鼓掌,又为难道:“可是这使人选难找,宋京那小子的名声早就臭大街了(宋京:还你不要脸的老东西害地?!),弘吉剌仙童倒是适合,不过他才能平庸,怕是难以说动必母子,无法担当这个大任。”

    “恩师,学生举荐一人,定可胜任。”一直没说话的李庭芝忽然说道。贾老贼问那人是谁时,李庭芝却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