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襄阳血 第九十五章 鞑虏血(6) (第2/3页)
立即又膨胀起来。当然桨手洒汗、橹手奋力。船队行驶度大为提升……宋军船队便全部驶入龙尾州上游地汉水河道。~地龙尾州相比。汉水河道明显狭窄得多。但仍然比宋军出地郢州河道宽阔一倍以上。水流也缓慢得多。杨亮节和文天祥两支船队甚至可以并肩而行。《满江红》地军歌之声。回荡十里。
一路斩风破浪。当鹿门山下地蒙古军水栅碉堡出现在宋军前锋视野中时。汉水河道两岸忽然一声炮响。鹿门山山顶树起忽必烈地白毛大。蝗虫一般地蒙古士兵怪叫着从树林中涌了出来。箭镞、弩箭、石头和老贼炮实心炮弹仿佛火山爆一般喷射而出。铺天盖地落到文天祥和杨亮节两支船队头上。连绵不绝。宋军军歌嘎然而止。文天祥和杨亮节几乎是同时拔出宝剑。指着前方吼道:“箭雷还击。全继续前进。后退一步。斩!”
嗖!嗖!”宋军战船上地床子弩射出一枚枚箭雷。带着青烟落入两岸蒙古军弓箭手队伍中。火光巨响也在两岸爆起来。两军士兵中箭中石地惨叫声音与爆炸声、喊杀声汇成一股。直冲云霄。而天空还之以一声霹雳。秋天极为罕见地雷声中。铜钱大地雨点从天而落。泼洒到血肉横飞地战场上。听到这雷声。贾老贼嘴角露出微笑。喃喃道:“秋天打雷。遍地是贼――好兆头啊。忽必烈一死。中原大地不遍地是贼那才叫怪了。”
“阿拉!”伴随着雷声的还有蒙古军船队出地鬼哭狼嚎声,蒙古军高层也知道水栅防线一旦失守,就意味着宋军可以打开通往襄阳的水道,所以忽必烈不顾损失惨重的蒙古水军连日苦战已经是疲倦不堪,仍然将剩余的四十多条战船和一百余条快船布置在水栅防线前方阻止宋军。忽必烈背后的旗号台打出旗号后,蒙古船队立即顺流而下,冲向宋军船队,两支船队刚碰在一起,震天动地的喊杀声和金铁碰撞声便在汉水河面中回荡起来,大船碰大船,小船撞小船,来往箭矢比之雨点更密,宋蒙两军士兵隔着船舷疯狂砍杀,更不时有宋军士兵将手雷抛入敌船甲板,带起阵阵火光硝烟,也有悍勇的双方士兵跳上敌军战船,疯狂砍杀敌船甲板上密集地敌人,战斗甚至蔓延到水中,碰撞中落水的双方士兵冒着随时可能被大船撞昏撞扁的危险,在水中也刀来枪往地砍杀,互相抱住对方坠入水底,比拼谁喝的河水更少,谁先被水呛死。雨水混合着血水流满甲板,也染红了滔滔汉水。
“大宋!大宋!”激战中,文天祥和杨亮节两名宋军高级将领从未停止过呐喊,始终冲杀在第一线与敌人鏖战――如果说范文虎能把宋军带成一群绵羊,那么他们就能把宋军带成一群狮子!在这一名宋军高官和一名皇亲国戚舍死忘生的率领下,宋军地士气始终高昂不泄,中箭的,带着箭头跳上敌人甲板砍杀;中刀的,哼都不哼一声就把刀砍还在敌人身上;中枪的,枪头带起地鲜血溅在脸上也不抹不,只是用手中长枪洞入敌人小腹;即便时胳膊被砍断,也要用牙齿咬开手雷冲入敌群,无时无刻不在有重伤的士兵抱住敌人拉响手雷或滚入水面。文天祥的妹夫彭震龙甚至率领敢死队三度冲上敌船,并成功夺取了蒙古军的一条战船,直到身中两刀四箭才被宋军士兵背回船舱抢救。将士用命之下,兵力本就不占优势的蒙古船队被杀得溃不成军,丝毫阻拦不住宋军战船向水栅前进的脚步。
雨越下越大,来自北方地冷空气和来自南风的暖湿空气在荆襄上空激烈相撞,**了这场罕见地秋季雷雨。而在汉水河面上,来自南方的、保家卫国地宋军将士也和来自北方的、残暴成性地蒙古豺狼撞在一起,**一场惊天动地的血战。宋军的炮船开炮了,狠狠打击汉水两岸的蒙古工事和蒙古军队,蒙古军水栅处的碉堡也放箭了,因为宋军船队已经冲进了水栅的射程。
负责东岸防御的伯颜暴跳如雷,负责西岸的阿里海牙则宛如疯狂,不断嘶吼呐喊催促各国士兵向前,杀害来自南宋的将士,逼着熟悉水性的汉人士兵推着小船去抢宋军辎重船。杨亮节提刀冲在最前方,压根忘记他是家中独子,是本应该在临安享受荣华富贵的南宋国舅;文天祥脱去对他过于沉重的盔甲,举剑和冲上自船的蒙古士兵搏斗,也忘记他家里的四房娇妻美妾和万亩良田;贾老贼则精赤上身,顶着箭雨在旗舰上亲自敲响战鼓,鼓舞大宋将士教训和消灭来自草原的豺狼野兽。大宋军队是没有热血男儿,只是缺少率领这些热血男儿的血性统帅,但今天,有了。
战役的关键还是水栅,因为逆风逆水的不利因素,宋军无法施展,只能派出精熟水性的士兵下水去砍去锯蒙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