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能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能杀 (第2/3页)

而诛之,或许在他的心里,这江山自己已经唾手可得,成王败寇,这失败的人自然就是乱臣贼子。

    “是,王爷”

    朱恒立即答应

    朱高煦点点头,沉吟了一下,这才道:“你这刚回来,可是本王又不得不让你在出门一趟,你去一趟天津”

    朱恒一听,立即道:“下官遵命”

    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现在天津处于的位置原来是海洋,黄河改道前由泥沙冲积形成,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ooo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汉武帝在武清设置盐官。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祥地。唐朝在芦台开辟了盐场,在宝坻设置盐仓。北宋归辽国管辖,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南宋金国贞佑二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在今天后宫附近已形成街道。是为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海河、南运河、北运河等众多河流均在天津交汇。海河全长7公里,它穿越天津市心,东入渤海,早在公元三世纪以前,海河作为天然河流,就成为国北方人民的水运通道。东汉时期曹操开挖河渠工程,将海河平原上的oo多条大小河流由分流入海改为众流归一,初步形成了成扇面型的海河水系),隋朝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了全长4oo多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海河与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的联系,奠定了天津四通八达、航运枢纽的地位,为天津的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元以后,漕运开通,不论海漕还是河漕,江南的漕粮都要经过海河运抵京都。

    明建二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与其侄朱以炆争夺皇位,率兵从直沽渡河南厂,偷袭沧州,攻下南京,建四年夺取了政权,翌年改元“永乐”。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直沽设卫,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每卫士兵足额56oo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68oo人。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永乐帝建都北京以后,天津转输漕粮的任务更加繁重,到明朝宣德十年,明朝政府专门在天津设置管理漕运的专门机构,当时大运河上粮船上万艘,转输漕粮5oo万石,繁荣景象另人叹为观止。漕粮的转输带动了天津的运输业和商业的展,在海河、南运河、北运河三河交汇的三岔河口逐渐形成了许多商业区,货栈、钱庄、会馆等行业应运而生,集市贸易也随即兴旺,十集一市的轮转也使当时的天津人有天天赶大集的感慨,商业的繁荣昌盛使天津也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时的天津已远远出单纯军事要地-“卫”的地位。

    朱高煦看重的同样也是这点,当初朱棣从天津出偷袭沧州,攻下南京,最后登基称帝,而天津距离京城也只有两百多里地,这一万多人要是趁着夜色出,短短的时间就可以直逼京城,到时候朱瞻基醒悟过来的时候,面对可已经就是四面楚歌,兵临城下

    对于其他人不放心,但是对于朱恒朱高煦可是非常的放心,所以这才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了朱恒去办,一旦办成,到时候天津的兵马直捣京师,只要站住的脚跟之后,其他的兵马要不了多久便会跟来,只要到时候攻破京城,这大局也就已定

    对于其他人,朱高煦同样有安排

    入夜,朱恒受王斌的邀请,来到了王斌的家里,在院的小亭,摆着几碟小菜,几壶美酒,两人相对而坐,至于其他伺候的丫鬟之类也没有在场

    端起了杯的美酒,王斌道:“没有想到朱兄你刚回来,这又要走”

    朱恒笑道:“为王爷办事,这也是我们的本分,区区劳苦又何必挂在心上,不过我听说有人逃了?”

    王斌道:“是啊,这也是由于我们不小心这才造成这样的事情生,逃走的人是四川道监察御史李浚,此人是我儿时同窗,而且颇有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