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饭碗的问题 (第3/3页)
,不知道有没有下一顿。
许多下岗工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已经不再拥有医六…品,因而也天力支付医疗费用,为了省钱,大多数的,阶工八得了小病不到医院治疗,而是自己买点便宜药打过去。
陈通达在调查过程中曾经问一个下岗工人,如果得了重病怎么办?她的回答也很干脆,她说自己会选择安乐死。那样对自己对家人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当时我听了之后,心里面很难过。陈通达跟儿子说道。“如果我们一家子,也是处在这介,个置上的话,我能够做些什么呢?四十多岁的人了,想要从头再来的话,需要多大的勇气?重新面对人才市场的选择。重新确定自己后半生的奋斗方向,重新为了养家糊口而出去打拼。或者有些人会在这场变革中浴火重生。走向成功,但是大多数人一定会失败的。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要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成功的人永远只是绝对少数?那么,失败的人该怎么办呢?”
失败的人该怎么办呢?
陈明洛听到父亲说这样的话,一时之间也不再好说什么了。
失败的人,自然是就是被社会给淘汰了。或者自生自灭,或者沦为不良分子,或者成为其他一总而言之大家的生活是多样化的,但是结果只有一个?
一个人出生后都要吃饭来以维护生命。都要为了吃饭生存而奋斗终身。
旧社会生活没有保障,今天不知明天,所以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出点就是将来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所以工农群众踊跃参加,取得全国性的胜利。
也正因为如此,解放后工农群众都有一个概念,大家只要听话,就有铁饭磁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减员增效的名义。使很多工人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岗个。打破了铁饭碗,但是到现在来看,这事儿其实还是有点儿走进误区了。
毕竟,那些号召打破铁饭碗的人,自己手里面捧着的都是铁饭碗,甚至是金饭碗。
这就是很滑稽的一幕了,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思。
“据说,前些年日本的劳资关系很好。老板为了感恩生产工人劳动使他致富,所以一般不随便解雇工人,工人感恩为老板认真劳动。因此劳资双方,倒是贯彻了铁饭碗的精神,彼此友好相处,各安其心。各得其利。陈明洛想起什么来,就对陈通达说道,“现在看起来。国企未必就好,私企未必就不好。谁能让工人们吃上饭,而且不用担心有其他的负担,才算是成功的企业
“所以,你的意见就是跟当前很多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一致的,大力展私营企业?”陈通达问道。
陈明洛点点头道,“事实上我们已经错了很多,资本主义未必就是万恶的。以前效仿的对象也早已倒台,成为历史,有些事情再坚持就没有意思了?当今世界,只有展了才是硬道理,你不让人吃饱饭。大家就是要闹的陈通达点头,表示赞同,不过对于陈明洛话里面的其他意思,就选择自动忽视了?
他很明白现在的情况,自从推行减员增效后,全国几百万工人下岗,有能力的可能已经找到更好的工作,也可能个别的已经成为千万、亿万富翁了。但还有一部分工人就业无着,流落在社会上。
最近看到听到的几件事,让他深感心碎。
一个是明阳新闻不久前播出的一个镜头。一名三十多岁的无业青年,家有父小母,全家三人。因生了争执。精神失常,跳楼自杀。急送医院救治无效。
另一个是在他公共汽车上遇到的事情。一个身穿整洁时尚的运动装的青年,伸手在向行人讨乞。这样的青年可能不甘做偷、抢、骗的非法勾当。情愿丢失颜面在马路上行乞。
以上的两个悲剧,不能不说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个工作机会,他们总还能挥一点积极的作用吧?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掉,市容形象再好,官员的功绩再多,也补偿不上。
说到底,为啥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仍然捧着铁饭碗。为啥大学生就业选择都把能录取为公务员作为最好归宿?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不过,陈通达对于儿子还是有一个疑问的,“你的账上还有钱吗?不是都投到高公路上去了吗?
陈明洛回答道。“高公路确实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不过我还是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呀,五百万虽然不算少,但是对于我而言,还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这么说自然是有底气的。毕竟明宇公司跟乐通公司之间存在合作关系。这一次广告做得好,乐通公司的业务量大增,生意好得不得了,利润也以百分之一千的数额递增小分给明宇公司的那部分分红可就是非常丰厚了。
依靠这个收入,拿出五六百万建设元明粉厂,还是绰绰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