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名利之争 (第3/3页)
恼?”
“哦,看着这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本王在想,人生所为何事?似这江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所求,不外乎名利二字。”
“名可流芳千古,利可笑度余生,人天生在世,所追求的不外乎是名利二字,上至王族公卿,下至贩夫走卒,无一例外,你说呢?太白兄?”王维问了李白一句,太子不能呛着说话,你李白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今日露脸之事都让你给抢了,不呛你呛谁?
“名,吾所欲也,利,吾亦所欲也。二者吾欲兼得焉。”李白拽了个文,来了个雨露均沾。
“噢?太白兄未免太贪心了吧,竟然想名利双收同,是怎样来形容太白这样的人的?是用得陇望蜀比较好,还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好?”王维讥笑道,
“若是些浮名薄利,争之无味,不如退而让之。大丈夫生在当世,名要争便应该争千古流芳之名,利要夺便应该夺举世无匹之利,如此方无愧于此生。”李白傲然说道。
不经意间,李白的语气中透露出了一股豪气,那瞬间迸发出来的笑傲天下、俯视苍生的气势把王维镇住了。王维虽然也是名士,但是论起滑稽戏人生的风流态度,较之李白却要逊上一筹,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与李白细时的耳濡目染有关系。
年青人血气方刚说不想争名夺利那是故做清高,若真是惜名如金的清高之士,干脆躲入深山当隐士好了。王维没看出问题的关键出来,李瑛却是一针见血,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只不过李瑛是后世的思想,对这些能人异士的思想都能兼收并蓄,所以不但对争名夺利之士不排斥,反而从心里比较欣赏那些敢于直面面对名利之争的人。
“太白兄言辞犀利,王某自认不如,甘拜下风。如此良辰,如此雅兴,该当浮一大白。”
“对,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潇洒的说道,一场名利之争,以李白的得意收场。
当夜,一番人等凭栏饮酒,引吭高歌,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