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科举考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十二章 科举考试 (第1/3页)

    唐朝科举考试其意义是分科选举考试之意,学生按所选专业特长不同,分科报考,分为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科、进士、童子科和明法、算学、书学等类。

    考试方法有帖经,就是默写经文;大义,就是背诵或默写先儒对经典的注释;策,是依据经典或考量时政,对具体问题提出解答;论,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以及诗、杂文、赋等。十岁以下应考的称为童子科,只考朗诵。

    秀才考五道方略对策,按照文字通顺与否和道理讲得好坏评分。行文通顺,道理透彻的为上上第,其次为上中、上下和中上第,这四等为及格,其它为不及格。明经先要默写经文,然后背诵经典注释,再回答时事政治三道题,也是头四等为及格。考历史的叫史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口试对文辞的注释一百条,然后问对策三条。口试对百分之七十,对策答好两条的就算及格了。十岁以下的孩子应童子科,以朗诵为主,考一部经典,再加上《孝经》和《论语》。

    唐朝初年,秀才科等级最高。贞观年间,有一个州被推举应考秀才科的,没有一人及格,太宗大怒,处罚了州刺史,并废除了秀才科的考试。后来时有时无,尤其是经过武后长时间的掌权,几易宰相,政局动荡,酷吏大兴,朝廷百官如丧家犬惶惶不可终日,百姓连活命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心思去参加科举。

    这好不容易到了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当时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年龄限制,所以全国未致仕的读书人,下至十余岁,上至六十余岁,都来趟这混水来了,就指着运气好能够摸到大鱼呢。

    从忙完登基大典之后,李瑛的心思就一头扑到了科举考试的准备上面,但是通过这几天的工作,李瑛还真是觉得有点力不从心哪。人手严重不足是李瑛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事必躬亲,给李瑛这几天累坏了,李瑛终于知道诸葛亮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