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九十九章 跨国银行大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九十九章 跨国银行大危机 (第2/3页)

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债券,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联袂注资向市场注资500亿美元等,只是市场信心的失去让这些应急措施只能提振市场一段很短的时间,而次贷和欧债危机造成的窟窿似乎变成了一个无底洞,无论多少钱投进去都填不满。

    200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次对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作出评估。宣布全球因此失去的财富高达1万亿美元。此时曾经赫赫有名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中。除了星富银行高调宣传盈利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首季度盈利超过20亿美元(大部分来自私有化)外,没有一家跨国银行表示自己在次贷危机中毫无损失。

    而且除了海啸大漩涡中心的美欧意外,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到全世界。rì本瑞穗金融集团预估瑞穗证券2005会计年度次级抵押贷款相关交易损失超过4000亿rì元(折合39亿美元);德意志银行计划向私人股本公司出售200亿美元的杠杆相关债务以弥补次贷造成的损失;花旗集团宣布,在去年冲减逾130亿美元损失后,一季度又净亏损51.1亿美元;东京三菱rì联金融集团预计,截至3月31rì的一财年内。该集团在次贷上的相关损失为950亿rì元(折合9.21亿美元)。

    长长的银行亏损失名单证明即使美rì等国家向金融市场注入了成千上万亿美元,可获得资金的银行大部分都用来弥补自己的损失。而不是像预想的那样贷款给实体企业,支持它们的运转。因此很快各国实体经济开始运转不良,最有代笔xìng的就是美国汽车三巨头中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都传出有大笔债务风险,如果经济继续恶化,不排除这两家百年老店破产的命运。

    此外美国通用电气和rì本夏普等大企业也频传亏损预jǐngjǐng报,市场上乌云盖顶。只有刚完成私有化的中星资本如鱼得水,不但获得了更大经营权限,还手握近千亿现金,集团新产品依旧很受欢迎,尽管海外市场因为危机,订单增长不尽如人意,可作为新兴市场的国内很好的顶替了国外市场的缺口,chūn节后大中华区销售数字喜人,隐隐有反超海外市场的势头。

    这种情况下杨星当然要趁胜追击,2006年4月底,他一改以往装病隐居的做法,视察完巴岭和山城的页岩气井建设进度后,他先赴上海,准备以此为起点对沿海众多城市考察,详细了解各大星城情况,刚到上海他就专程去摆放一位老熟人|――原海西省副省长关子平。

    2000年那会,他和荣明友联手打算在沿海最佳地点修建港口时,首选就是海西省的三都澳港,如今几年建设下来,三都澳和同时不选中的海南洋浦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洋浦港吞吐量已跃居海南第一,东南地区第五位,成为国内南下印度洋的枢纽,现在洋浦港及周边的开发区是东南地区金融、航运和石化改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