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五十六章 航空材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五十六章 航空材料 (第2/3页)

声和嘲笑声四起。认为中国只会重蹈当年发展“运十”飞机的覆辙,劳民伤财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杨星知道zhōng yāng对此决心有多大,有苏联密档做基础,国内目前航空工业进展可以说突飞猛进。他当初参观国内“核高基”成果展览时,以“太行”为首的大飞机的心脏――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就已试验成功,现在“大飞机”肯定有了更大进展,杨星相信只要能突破难关,那大飞机计划中军民两种飞机迟早会飞上蓝天,一定比前世提前。

    柯有利虽然是政治世家出身,但家族和军方关系不深。对此了解不够,杨星就对他详细解释,其实国内这几年对航空工业的支持不断加大,航空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势头迅猛,放松低空航权管理和对民营资本开放航空准入的时间都比前世提前。就说明zhōng yāng对航空航天产业的政策倾斜,无论对地方和民间都有很大吸引力。这次一下子批复在这么多城市搞放松航空管制和建立航空产业园的实验,明显是想促进竞争,提高航空制造水平。

    相比其他拥有一定航空技术基础的城市,九都底子相对薄弱,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点就是九都装备制造能力强大,特别是在大型设备和数控机床加工方面领先国内水平。大飞机是工业时代高技术的结晶,需要上万个零件上千道工序。其中不少零件加工jīng度小于一根头发丝,飞机大梁采用的钛合金材料要一次锻压成型,无论是设备还是加工制造九都不会输于其他城市。

    其次九都新崛起的微电子研制能力也对航空业助益极大,现代飞机中电子设备要占到总成本一半以上,驾驶舱都是基本实现“玻璃化”,即使用液晶显示器等电子设备取代传统的机械仪表,电传cāo控取代了机械cāo作。前不久刚刚试飞成功的空军的核心装备――大型预jǐng机里就有不少来自九都的电子产品。特别是机上相控阵雷达控制中枢所采用的军用微处理器全部由中星和军方秘密建立的芯片工厂提供,其前身就是张胜利父母所在的单晶硅厂,张胜利对此非常自豪,范伟和柯有利也参加了前不久空军表彰九都支持的相关单位的大会,对此早有所闻。

    而杨星谈到的第三点无疑最吸引柯有利他们。他提出一个耳目一新的见解,那就是九都可以采用差异化竞争方式,在航空材料上做文章。杨星表示,其实最早的飞行器结构并不复杂,无非是发动机带动螺旋桨转动,让木头架子做成的机身在特殊形状的机翼帮助下获得足够速度后飞上天,这里面有两个核心地方,一个是能提供足够动力的发动机,一个就是轻便又结实的机身,这都涉及到航空业中仅次于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材料。

    二战前飞机还大量使用木头制造,但打完仗进入喷气时代,木头显然无法满足航空需求,飞机已经广泛采用金属铝合金外壳。如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