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零九章 佛道之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零九章 佛道之争 (第2/3页)

。他cāo作的这个官场网络核心是一名新晋政治局常委,出身上海,曾经想要收服杨星的梁市长据说和他关系匪浅。杨星自认虽然能量巨大,但对政治局委员还是鞭长莫及,只好暂时按兵不动,观察一下再说。

    现在洪丹阳谈起这还涉及到佛道之争,显然比他想象的内情还要复杂。洪丹阳先从佛道渊源讲起解释,中国佛道之争历史悠久,作物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是东汉初期传入,比道教创立还要早。经过和中华文化的融合改良后。汉传佛教已经形成**与印度本土佛教之外的另一种宗教形式,现代佛教已经和印度关系不大,主要由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以及流行于东南亚的南传佛教鼎足而三,汉传佛教自身也分为天台宗、禅宗、净土宗等许多门派,但佛门广开。讲究众生平等,慈悲为怀。追求信徒遍天下的宗旨却是一脉相承,自古皆然。

    道教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sè,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的主要思想虽然来自于chūn秋百家争鸣中的道家学说,并奉道家理论提出者老聃为教祖,尊称为“太上老君”,将他的《道德经》作为宗教经典,但实际上更多受到中国传统上对自然的敬信,灵魂的敬信,祖先的敬信,直至慢慢进化成祖先与天神合一,成为对天无上信仰的巫术。

    东汉张陵于蜀郡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把儒家的敬天与百姓祖先崇拜总结汇集,以道家学说为蓝本,并加入其它诸子思想而成为一个崭新宗教,名曰道教。后世道家都奉他为道家实际创派祖师,就是著名的“张天师”。道者讲究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玄之又玄,无法用任何语言文字来表达。这一点上先天就和虽然出世慈悲为怀,但希望广结善缘,最好能把世人都度化的佛教有着明显差异。

    洪丹阳用他自己理解的话解释双方的根本差异,道教追求自己得道成仙,一朝羽化飞升长生不老,看事物很消极,清静无为的意思就是什么都别管,只要管好自己就行,而飞升大道各不相同,甚至师傅都无法明言,完全靠个人摸索。佛教则主张想要成佛,就要度化他人,让自己的理论得到更多人的认同,甚至有割肉饲鹰,以身喂虎的极端例子,从佛教中地藏菩萨那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就能看出一二来。

    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儒家学说之外的两大宗教力量,中国历朝历代对于佛道两家的态度都是相当尊重的,还出过不少喜欢追求佛道而荒于政事的皇帝,而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得到更多信众认可和供养,佛道也对上层统治者大力争取,因此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佛道之争。

    最初道教初兴,佛教东来,初期颇有互相利用之处,因两者所标义旨,间有相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