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数控机床 (第2/3页)
别技术上又陷入瓶颈的怪圈。因此中国要想在技术差距短期内难以弥补的情况下,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无疑要付出较之当年苏联更多的努力才行。
阿里克赛就认为,借助苏联密档中**工只是缩短了和国外几十年技术差距的一半,剩下一半还要依靠自身努力完成。当然也不是天黑的让人绝望,总有曙光在前方。阿里克塞欣慰的谈到,与苏联冷战时封闭体系不同,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已深深融入到了国际大分工的供应链中,已经能够接触到许多以前被封锁的高新技术,好过以前两眼一抹黑只能闭门造车自己闷头钻研。随着中国制造大国名声鹊起。许多基础制造技术已经飞快追赶上了国际水平,就连高端的数控机床技术也给阿里克赛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战后由于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带给世界制造工业一场自蒸汽和电力发明以来最大的技术革命,当把传统的制造机床和电脑芯片结合起来后,无论是加工jīng度还是加工效率都得到了巨大提升。1958年。当第一台数控加工中心诞生在美国后,立即引起了世界主要工业强国的瞩目。为了不被新一轮技术浪cháo抛下,美、rì、德、意、法等国都纷纷加入到数控机床的研发当中,并迅速拥有了自己的独门秘笈,成为数控机床领域大国,由于西方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垄断地位,西方武器相比苏联武器质量更好和造型更jīng巧的根子从这里就扎下了。
讲到这里阿里克赛谈起了冷战中一个著名案例来说明数控机床的重要xìng,其他几人也是搞情报出身,对这段冷战秘辛了解不少,听得津津有味。在美苏两**备竞赛中,早期苏联核潜艇一直处于劣势,主要因为苏联潜艇噪音极大,以致北约的水下侦听器总能抢先一步掌握其行踪。美国海军夸耀在200海里之外就能测出苏联潜艇位置加以跟踪。苏军认识到如不设法消除潜艇噪音,不管建造多少潜艇,一旦战争爆发,苏联海军的主力潜艇都难逃折戟沉沙的厄运。
现代潜艇噪音主要来自潜艇内部机械和推进器,核潜艇由于无法关闭核反应堆,内部机械降噪空间不大。一般认为一艘核潜艇噪音90%出自推进器,这种噪音是反潜探测的重要信号源。而想生产在水下推进时旋涡小、噪音低、对方声纳难以探知的先进螺旋桨,就需要高jīng度数控机床加工,美国等西方国家从其自身安全利益出发,一直严密防范有关螺旋桨叶片加工技术流入苏联。苏联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动员多方力量特别是利用情报机关,千方百计想从西方国家获取制造潜艇桨叶的数控机床。
1979年苏联克格勃终于成功说服rì本东芝公司冒着国际封锁的风险向苏联出售了4 台大型9轴数控大型船用螺旋桨数控机床,效果立竿见影,从1975年至1985年的 10 年间,苏联潜艇噪音降低了30分贝。1986 年,苏联装备海军的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