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超音速客机 (第2/3页)
杨星看着惊疑不定的法赫德笑着说道:“协和飞机退役后。大部分被拆解,有几架会作为纪念品在博物馆展出,如果国王陛下真的喜欢它,我把它买下来作为这份礼物不成问题。也不过是几亿欧元的事。”
“其实我想说的是,听说亲王阁下是负责国内军民航空部门的。还投资了世界上不少飞机制造商,这协和飞机虽然有种种缺点。但其高速优势并没失去,在服役过程中,它作为往返于大西洋两岸工商、政界和投资银行家等人的最佳交通工具广受好评,这种对高速客机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因为协和退役就消失。现在我们公司正在研发一款新的超音速商务客机,主要针对高端商务人群,我觉得中东这里就是一处很好的市场,亲王阁下有兴趣参一脚吗?”
杨星先是指着协和客机提出作为礼物送给沙特国王,紧接着话锋一转又突然提出要研制一款它的接班者,思路跳跃之快让法赫德亲王的脑子消化了好半天才明白他的意思。
“你们能研发新一代超音速客机?”法赫德有些不大相信,虽然他对中星集团不算陌生,知道它是一家能生产出从卫星到智能手机的大型制造业集团,但研制一款超音速客机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其难度丝毫不亚于研制出登月飞船,仅从协和客机的研制过程就可见一斑,至少到现在对于超音速客机的研发都以失败告终。
人类历史上对于速度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现在飞上太空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但是在大气层内跨音速飞行,依然只是少部分军用飞机的专利。历史上最出名的两款超音速客机的下场都不太美妙。协和客机一共只造出不到二十架,比起波音和空客一型飞机上百架的规模来,实在不够看,即使投入使用后其成本和投入也很不匹配,商业价值太低造成它早早退役。
而原苏联的图144则干脆在巴黎航展表演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坠毁,频繁的事故使它从来没有得到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安全认证,不允许它飞国际航班,只能在苏联国内飞行,很快就由耀眼的科技之星变成了一晃而过的流星,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航空界对民用超音速客机热情大大降低,杨星却说出他想研发新一代超音速客机,法赫德对此深表怀疑。
杨星也不在意,来之前他已经和阿联酋方面达成了不少合作大订单,这趟中东之行已经大获成功,和法赫德商谈只是锦上添花。不过要是能说动海湾产油国老大,他的中东之行的目标就算达成了大半。
他看法赫德虽然狐疑,但也没一口拒绝知道有门,便详细给法赫德解释。其实超音速客机的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协和和图―144都犯了这方面的错误,一开始就把普通民众作为销售对象,但是昂贵的机票让大部分人都望而兴叹,从来就没有满座过,又怎么谈盈利?
这世界上最需要超音速客机的只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