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昂贵的玩具 (第2/3页)
国零件的卫星,即将建设完毕的国际空间站也拒绝上面飘扬五星红旗。可就在这样的压力下。中国人靠自己摸索,取得的成绩最明显。也最值得国人自豪,如今中国长征火箭依旧保持着全世界火箭发shè的安全记录。
但是在光荣的yīn影里,还是有着不足,比如在火箭发shè技术的核心项目火箭发动机的研制上,中国不要说和顶尖的美俄较量,就连与第二梯队的欧洲和rì本相比技术上都差着一大截。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我国现役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仅有5吨,长征二号e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仅有92吨。
而同期rì本的h2b火箭,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吨,国际空间站轨道运载能力约65吨,而美国967年研发的登月火箭土星五号的推力就到达到了惊人的吨!仅从数据参数上看,差距就非常明显。
为此我国早在上世纪就提出研发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但由于基础薄弱、科研水平落后,以及投入不足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个短脚就一直没能补齐。事情的转机还是由于苏联解体,许多以前保密的苏联技术外泄,出于历史原因,我国航天工业也是以苏联工艺基础发展来的。
9年代中期我们趁中苏关系转暖之际,引进了该国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样品参考,但买来的东西人家肯定留一手,依旧没能突破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难关。而正是从杨星带回的苏联密档中,让国内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详细资料中找到了突破口,火箭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大大加快。
由于液体燃料发动机可以军民两用,最先实验成功的是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改进发动机,它的原型俄罗斯ss“撒旦”导弹能够把9吨重量投shè到万6千多米远,改进后的的东风―5shè程增加了5%,能轻易打击世界上任何一处地点,连美国人都忌惮无比。这个成功激励航天人再接再厉,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大推力火箭。
在神舟五号发shè前,国内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地面试车就已经取得成功,具备2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和2吨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标志着可发shè2吨级长期有人照料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返回式月球探测器、深空探测器、超重型应用卫星的长征五号火箭即将问世。
由于长征五号火箭直径加大,传统陆路运送方式困难,只能采用海运,国家筹划多时的海南文昌火箭发shè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这一切比起前世,中国大推力火箭的诞生足足早了十年!
所以这次发shè的神舟飞船比起前世来更加先进和完备,首位宇航员在太空停留的时间达到了足足4天,飞船落地的同时,中国就宣布神舟飞船状态一切良好,可以正式定型,创下了载人飞船只试飞一次就定型的世界航天记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