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民生问题 (第2/3页)
。结果被zhōng yāng看穿,一巴掌给拍死了。但是香港作为英国管辖下一百多年的殖民地,其公务员体系和政治体制深深被英国文化渗透,而政权交接时,迫于稳定需要,特区zhèng fǔ内留下了不少港英zhèng fǔ时期的高官,当时香港左翼媒体就提出担心他们会成为“港英yù孽”,配合不少只喜欢当外国人的香港政客兴风作浪。
港英zhèng fǔ时候曾设立布政司,其领导地位仅次于港督,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秉持着以华制华的原则,这位布政司长由一名华人担任,香港移交后,他也名正言顺成了新任特首的左右手。不过显然这位职务变更为政务司司长的港人是英国人留下的一招妙棋,他心在曹营心在汉,经常和包海生发生摩擦不说,还和美英等驻香港领事馆过从甚密,而一些zhèng fǔ政策草案时常提前遭到香港mín zhǔ派媒体曝光,mín zhǔ派借机杯葛拖延了不少zhèng fǔ政策。
所以这次竞选特首时,忍无可忍的包海生提出借鉴美国高官问责制,将所有原来由公务员体系政务主任出任的司长和局长职位改为由行政长官直接委任。政务司司长统领所有公务员的角sè被削,由行政长官统揽大权,各问责政策局长直接向包海生负责。
只是他还是小看了这位政务司长的能耐,自以为大权在手的包海生想放开手脚大干,却遇到了公务员队伍的多处掣肘。原来香港公务员队伍早已形成了自己一套官僚制度和内部利益集团,只知政务司司长的命令而不把特首放在眼里,包海生企图架空政务司长,却被他反过来将了一军,出现各局长之间各自为政,而部份政策局权力划分未如理想,有的权责过重有的过轻,导致好的政策执行起来却是矛盾重重。
雪上加霜的是双方的斗争很快造成了重大事故,今年8月,香港交易所发表咨询文件,建议将股价连续30个交易rì低于港币5角的主板上市公司股票除牌,引起市场恐慌xìng抛售这些股票,香港股市俗称不到一元的股票为“毫股”和“仙股”,这件事被称为“仙股事件”,由于大量散户股民损失惨重,引起民愤,港交所总裁被迫辞职。
当时mín zhǔ派议员就提出要追究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的主管责任,由于包海生力保,导致高管问责制被讥笑为“问而不责”,差点半途而废。同时包海生第一任期内大力推动融合中国文化母语教育,改善民生的八万五居者有其屋计划和港人居港权申请人大释法等举措,也被人翻了旧账,不少人认为他独断专行,未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就仓促上马这些计划,现在要重新审议,整个社会爆发了巨大争议。
不少市民指出母语教学被认为弱化了英语学习能力,是香港在国际竞争中的自我矮化;居者有其屋计划则被视作导致金融风暴期间香港房价一蹶不振,直到现在也未恢复元气的元凶,前不久还传出居屋短桩,过百人被捕的丑闻;而申请人大释法,更被认为有损香港法制和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