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三十七章 智能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三十七章 智能时代 (第2/3页)

人替代品,以中星国际立足国内,雇佣大量工人便捷又低廉来看,没有用价格昂贵工业机器人来代替普通工人的必要。

    中星国际经过这几年高速发展,尤其是建立起集约化的几大星城作为产业基地,大大压减少了产业链各工序间运送时间,节约了很大的仓储和物资运输成本。而大批工人集中生产也使得中国工人低廉的人力成本和高度组织纪律性被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领先的技术优势,中星国际旗下制造企业不但能满足旗下产品的生产需求,甚至还能接手许多跨国公司的海外代工业务,旗下工人数目直线上升,已逼近15万人大关。

    现在杨星却提出使用百万台工业机器人,谁都知道一台工业机器人至少能取代十几二十名普通工人才有价值,那一百万台是什么概念,取代的怕是要上百万工人吧,难道他想他的的工厂里全部用机器人生产吗?

    何况此时全世界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加在一起还不到一百万台,即使是工业机器人研领域最先进的日本,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有如此的雄心壮志,那杨星的言论不是疯了还能怎么解释?

    其实这个问题在中星这次年终大会上,杨星的属下也对此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反对意见最强烈的莫过于杨星老爸杨荣光了,在他看来,集团好不容易奠定了业内成本控制之王的宝座,大批国外厂家迫于中星国际在行业内的巨大制造成本优势,只能在到中国等新兴国家成本低廉地区设厂,或是直接把订单交给类似中星国际这样的代工企业之间进行选择,正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

    杨星突然抛出采购百万台工业机器人,并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提升产业链层级,减少简单工作工人数目的目标,想法虽妙但为时太早,和集团正招兵买马大干一场的想法背道而驰

    结果尽管杨星提出的百万台工业机器人目标中,星辰制造一定会取得很大的供货份额,但星辰制造反而对这个计划反对声浪最高。杨星只好耐心的解释,这是为了集团整体长远利益着想采取的未雨绸缪的举动。

    他拿出了一份调查报告,别看现在集团制造和代工业务蒸蒸日上,他给在座每人算了笔账,其中显示外国委托集团代工的产品,假设价值在100美元,其中40美元是原材料,20美元是别人的设计研发费用,10美元是品牌宣传费用,20美元是利润,而加工运输费用只占10,这10中,他们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美元,真正能获利部分只有1美元,有时候甚至还不到1美元

    如此低的加工费用,就是因为我们只在廉价人工上有比较优势,而无法获取产品的高端增加值部分。杨星提醒部下,现在还可以凭借大批任劳任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大规模生产来达到薄利多销。但这种情形不可能一直持续,来自内地的农民工,现在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