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洋浦风波 (第2/3页)
在洋浦建立为重化工基地,以及改造岛内农业为现代化农业;采取引进外资承租土地进行开发,这些建议都得到中央首肯。
1988年6月,海南省政fǔ与熊谷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确定在洋浦划出30平方公里土地作为开发区,以每亩200元人民币,期限为70年,租让其土地使用权给熊谷组,由熊谷组负责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开发,即采取土地“成片开发,综合补偿”的模式,洋浦港作为自由港试点,成为“特区中的特区”,以期重点突破,达到带动全省经济的腾飞。此时离海南省政fǔ挂牌不过一个月,可见海南政fǔ官员对于这个项目的期盼。
但就是这样一份现在看来还算正常的协议掀起了一场大风bō,89年国内政治风云骤起,国外苏联集团即将崩溃的yīn云已经笼罩在大家心头,在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政协委员声sè俱厉地指责洋浦开发模式,将海南有偿出让3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权的商业行为,与晚清政fǔ在英国武力下被迫割让香港相提并论,“引狼入室”、“新租界”等大帽子,纷纷扣在海南省的头上。经媒体报道后,学生开始上街游行,打出了“还我海南,还我洋浦”的口号,一时间舆论哗然,这就是海南历史上著名的洋浦风bō。
由于受洋浦风bō以及之后政治形势争论的影响,洋浦港的建设被迫中止,直到洋浦港的xìng质在改革总设计师92南巡后才被拍板定调,还了清白。等洋浦经济开发区1993年9月正式封关运作时,离原计划已经足足耽误了4年。
而这4年间,比海南特区起步更晚的浦东已初具规模,原来准备在洋浦落户的大公司和大项目也全部转到浦东。当初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洋浦模式,被后起的浦东、天津、苏州等开发区普遍使用。屋漏偏遭连夜雨的是,海南这个全国最的特区,又碰上了紧接着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陷入了长达数年经济低á之中,覆巢之下无完卵,洋浦港逐渐被人忘却。
更糟糕的是,作为洋浦最大外资合作方的熊谷组尽管曾是日本最大的建筑商,但随着日本房产经济泡沫的破灭也陷入了经营困境之中,在全球裁员三分之一才逃脱一劫。而熊谷组有限公司则在1997年被国内光大集团收购,这种情况下,洋浦陷入了投资不着,本地实力又不够,各种建设规划只能滞后的困局。
海南省政fǔ当然不甘心洋浦就此沉沦,对此也想尽了办法,随后还找到了杨星颇为熟悉的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来接手投资,但国投的项目遍布全国,洋浦只能勉强分得一些面包屑,资金紧张始终无法缓解。结果海南建省时曾提出要建设超过台湾的过亿吨吞吐量的大海港,但十多年过去,省内最大两座港口海口港和洋浦港吞吐量都只在百万吨上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