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八章 BO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八章 BO (第2/3页)

这个市场,当然不会白白放过眼前利润丰厚的市场。

    而凭借杨星在这几年立足于香港的多番举措,整个集团已经积聚了一大笔现金,正在到处需要投资机会。作为远东最大金融港口,香港金融市场也一向不缺乏充沛的资金,只要稍加引导,对国内众多的实业项目来说,就是取之不尽的源泉,所以杨星这次来山城,既然抱着想在这里大干一番的想法,他也早做了准备,自信取得山城轨道交通项目问题不大,如果加以好好筹划,未来几年内都不用担心西部星城的资金流了。

    他当初一口拒绝了九都马市长的城市轨道交通计划,如今却对山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感兴趣,正是此一时彼一时。九都那会他虽然掌控印尼外逃华人资本100多亿美元,但他只是代表投资人进行投资的顾问,必须考虑投资回报率。况且当时他还忙着解决山一证券、大宇集团等对手,他的财力不足,没有余力c-o作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基建项目。

    但时间过了几年,现在的他已非吴下阿m-ng,对启动这个大项目有了充分的把握。除了资金外,中星合作伙伴之一日本日立制作所是国际知名的城铁、轻轨和地铁等机车的生产企业,日本高铁新干线上的大部分机车、控制系统和轨道管制设备都出自日立之手。杨星印象里几年后才开通的山城第一条单轨轻轨就是利用日本无息贷款建设的,作为交换,整条轻轨全部采取了日立技术。既然有这层关系,杨星承揽下轨道交通项目后,和日立合作开发相应的轨道交通设备就顺理成章,山城方面求之不得。中星国际也能就此顺利打入到全球垄断最厉害,利润也最高的轨道交通机车生产行业中来。

    而且这也是他实践当初和香港特首包海生承诺的一个好方法,香港回归后和内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签订了cepa后两地的经贸往来越发频繁。杨星当初就向包海生指出香港发展的出路在内地,想要不被其他竞争者赶上,香港就应该从改革初在广东等地投资“三来一补”这样的初级加工项目上做出重大转变。香港要凭借优势进军国内特大基建和实业项目市场。

    而前世并不存在的香港三大主权基金,最喜欢投资期限长,回报不太高但务必稳妥安全的项目,山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从很多方面都正好符合要求。尤其是三大基金正秘密推动他们持有大部分股票的香港最大“国企”――香港地铁公司准备在今年五月到香港联交所港交所上市。这时如果披l-出香港地铁公司获得了建设和管理山城轨道交通项目资格,加上传出作为大股东的三大基金同意为该项目融资的好消息,这不但意味着港铁公司成功打入了内地市场,也是公司上市前的重大利好,三大基金借手里股票升值的机会保证能大赚一笔,所以杨星对于取得山城轨道交通项目很有信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