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七章 山城轨道交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七章 山城轨道交通 (第2/3页)

 此时山城的国企改制进程跟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正陷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导致大批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后只能无奈的“关停并转”。而作为山城制造业骄傲的汽配行业也整体陷入了低谷,市里为此殚精竭虑而找不到出路。对于杨星的提议,正为此头痛的国津要他们听到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满口应承下来。并保证即使有政策上的限制,山城政fǔ会全力支持,绝对不会有制肘因素。

    杨星提出这个想法其实早有考虑其,山城汽配行业虽然经营,中小企业众多,势力单薄,但通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和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星辰制造下一阶段生产重点无疑是发展以家用轿车为核心的汽车生产。而关键的轿车或是重型卡车零部件,山城都有能提供的厂家。在集团规划中,其他几大产业园上马整车生产线,而为山城这边安排的生产侧重点就集中在配件生产上。

    所以杨星如此卖力推动申请两江新区的建立,两江新区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周边又距山城机场和即将动工兴建的新火车站很近,地理优越极佳。便于新区内企业向外运送产品。一旦得得国家的认可,随之而来必然是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对于身处新区内的西部星城来说绝对是个大肆扩张发展的良机。所以如果能将基础雄厚的山城汽配行业加以整合,可以大大缩短星辰制造进军汽车行业的时间,加上集团的自己支持么和杨星本人的重生优势,他有信心让星天动力的汽车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听着杨星对山城汽配行业未来描画,国津要和浦阳似乎已经看到热闹的两江新区码头上机器轰鸣,已建成后的三峡大坝,可以让装有两江新区企业制成品的万吨级集装箱巨轮沿长江而下,直抵上海,真正发挥出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两江新区通过一条条水路、铁路和航线把产品运输线辐sh-到全国甚至海外,一座新兴的工业之城即将矗立在两江之滨。

    美好的远景自然jī起了当政者的雄心,有杨星的支持,国津要他们对于推动建立两江新区的决心更坚定了。当然国津要他们都是从政多年的老狐狸,肯定不相信杨星这样的资本家会当活雷锋只讲奉献。他今天这么好说话为市里出谋划策必有所图,他知道官场上的传闻,对杨星不能绕圈子,否则经常会被他绕到坑里。于是他直截了当的问杨星需想要什么样的回报,他不相信杨星只会对山城汽配行业感兴趣,毕竟以他现在的实力,只看中几家汽配厂,格局小了点。

    杨星知道前面铺垫的不错火候到了,也不矫情直接揭开了大幕。他取出一支标注笔在山城地图上从市中心纪念碑广场上划出两道红线,一条横穿几个区向北一直到两江新区,向南则通到才从县升级为市区的城南。另一红条线则一路向西,在山城市区内最高峰飞鹅山附近一分为二,一条沿着低处的嘉陵江沿岸,一条则笔直穿越高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