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天下 第四百五十三章 钢铁厂 (第2/3页)
九十年代中期就注意到随着国家经济快展,全国钢铁行业的全面紧缺时代即将要到来,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他就考虑过上马建设钢铁厂,可惜当时国家对钢铁项目审批极为严格,民营资本根本没戏,无奈之下他退而求其次,去购买钢铁的上游产品铁矿石山。
国内有铁矿众所周知,但国内铁矿石品位低,熔炼过程中的1-ng费和成本大大高于国际水平就不认为人知了。中国已探明铁矿石资储量为581.19亿吨,居世界第四位。但是,铁矿品位低于世界品位11个百分点,平均品位为33,已探明储量中97为贫矿,品位大于5o的富矿仅占2.7。
举个例子,当年上海宝钢上马,是日本新日铁公司感念周总理而半卖半送给国内的,当时两国建jiao,周总理提出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不要纷争而要合作,中国学习日本的先进技术,其中日本的炼钢技术就是合作项目之一。为此新日铁把自己技术很先进的一家钢铁厂几乎照搬到了上海,这就是宝钢的来历。
宝钢的技术设备在当时国内屈一指,但投产后不但产量上不去,质量也无法保证。yīn谋论者顿时大叫我们中了日本人的圈套,对方在设备上做了手脚。而作为日本当时援建中国的最大项目,这种大帽子自然引起了中日双方的重视。
于是中日两国专家成立的联合调查组仔细调查后得出结论,主要是中国铁矿石品味过低造成。就是说宝钢不能采用国内铁矿石炼钢,只要学习它在日本的孪生兄弟,直接进口澳大利亚的富含铁矿石才能达到炼钢要求。这代表改革初期,我们还要hua费大量宝贵外汇从国外进口铁矿石才行。结果yīn谋论者还是大骂中了日本人的计,hua了大把外汇建起钢厂,还要再hua钱从国外进口铁矿石,这不是败家吗?
现在转回头看这些争论就觉得很好笑,日本当时援建上海宝钢,除了耍一些小动作为本国企业制造机会外并无不妥,基本上还是诚心实意帮助中国的。这无可厚非,毕竟不是每个外国人都是白求恩。当时日本钢铁企业大部分都采用进口国外铁矿石就证明宝钢不是他们设下的圈套。因为日本国资源贫瘠,铁矿石储量很小,并且没有富铁矿,所以日本钢铁企业早在二战后就全世界寻找矿源,最后锁定的目标就是澳大利亚和巴西。
尤其是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距离日本等亚洲国家很近,是进口铁矿石的选之地。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大6西部荒原更是人迹罕至。但只要乘飞机从荒原上空飞过,即使是m-n外汉都看得出来这些在阳光下完全呈现红s-土地里蕴含着多少铁致。澳大利亚的红土地拥有世界上含铁成分最高的土壤,所以才会呈现如此壮丽的红s-来。而在内6一些地点,铁矿石甚至直接1uo1-在地表。澳大利亚铁矿不但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