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能源汽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能源汽车 (第2/3页)

样会生成温室气体,并且还会抢占宝贵的食物资源,落了个“车与人争粮”的恶评。

    至于使用天然气、乙醇等特殊燃料的汽车,受限于这些燃料的提供区域,只适用于特殊地区,推广到全球的意义不大。纯电动汽车几乎和内燃汽车同时诞生,但是长期解决不了蓄电问题。只有利用内燃动机带动电机蓄电和运行的hún合动力方式算得上是博采众长,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一种替代能源汽车模式。但问题是在一辆普通汽车里同时安排两套驱动系统成本一定大于普通内燃汽车,而且快充电等技术难关使得这种汽车长期以来只能呆在实验室里,关键技术也掌握在西方一些汽车工业大国手里。

    但杨星在上马星天动力的hún合轿车前曾经和重金请来的一些国内外汽车专家jiao换过意见,他们一致认为,中国汽车工业想在短时间内赶上西方达的汽车工业,入世后不被外国汽车工业控制国内汽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上马新能源汽车是唯一的选择。

    他们的意见是汽车工业作为西方达国家制造业的集大成产业,经过百年展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的完整和成熟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力强劲,布局完整,后来者很难撼动。特别是在汽车关键的动机和传动部件生产上,早已被几家有数的跨国企业给垄断,国内企业的技术差距实在太大。并且汽车是工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产物,国际上有产销量不过百万难成巨头的说法。汽车诞生地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就因为承担了大量历史福利包袱,以致本国汽车市场都大部分被日韩汽车企业步步紧bī,而此时国内有上千家汽车厂,许多企业的产量不过万辆,难怪国家忧心匆匆,把汽车工业作为入世后最有风险的行业在to谈判中竭尽全力去争取一定的缓冲期。

    但现在就有一丝转机,在传统的内燃动机领域,国内一时半会想赶的难度太大,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是电动汽车的研究方面,国内和国外差距并不大。星天动力的总裁王书福本人原来就是比亚迪电池的老板,比亚迪现在已经是星威资源下属的子公司,它在蓄电池方面的研步伐并未放慢,已经继镍氢和镍镉电池后,成功商业化生产了锂电池,凭借人力和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电池供应商,连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等手机大厂都选择它作为主供应商。

    在此基础上比亚迪全力进军工业蓄电池领域,去年那款在欧美卖的很火爆的“凤凰”电动自行车采用的就是比亚迪最新的锂电池,现在看来那只是为推出汽车电池放出的试探气球,果然一年之后这款hún合电动汽车就闪亮登场,给世界大会的观众一个不小的惊喜。

    相比去年星云电子在世界大会上的一hua独放,今年世界大会上它的光芒已经被星辰制造和星美时尚等兄弟公给分去了不少。星辰制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