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章 梯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章 梯队 (第2/3页)

一面。利用以色列人的网络接入美国保密网络,东窗事发时让美国人以为以色列人除了在沙漠里研制原子弹外还在研制网络武器,美国人只能不往下追查了。另外美国卫星全球监控,大概只有对以色列监视最少,躲在这里留给他们事后追查的线索也最少。将来事发,我们把罪证全推给以色列,网络用的以色列人的,电力后勤保障设施也是以色列人的。到时清理干净这里撤往沙漠,让大自然掩盖一切蛛丝马迹,果然不愧为克格勃培养的高手,嫁祸的高明倒是你刚才说的‘梯队’系统最近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它很厉害吗?”

    林佳娜知道这位老板虽然不是特工出身,但是脑子里的奇思妙想就连专业间谍都甘拜下风,乌克兰偷回苏联密档的计划几乎是他一手布置的,他突然谈起“梯队”系统,显然他的脑袋里又有了新想法.点于是一边为他介绍行动的准备情况和指挥中心里设备用途,一边给他根据她手头的资料详细为杨星解释何为“梯队”系统。

    “梯队”系统大概是冷战中被保护的最隐秘的一个大型窃听系统,当时苏联情报机关在西方安插了众多间谍在间谍战中率占上风。而以中情局为首的西方情报机关由于制度不同,无法大量在苏联等国内安插人力间谍,就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开发出了窃听设备窃取苏联等国的情报。其中最大和最成功的就是“梯队系统”。

    1988年8月‘梯队’电子间谍系统首次被一名叫杜尔肯?坎贝尔的英国记者曝光,当时他在英国《新国家主人》杂志中第一次全面披露了一个由多国联合建立的庞大电子间谍网络。但当时坎贝尔只是通过一些小道消息自己分析得出的结论,并没有这套间谍系统存在的具体证据,甚至对这套电子间谍网络名称的描写也是错的,所以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关注,只以为是某种阴谋论者的奇谈怪论放置脑后了。”

    1996年,新西兰和平活动分子尼科尔基?哈格尔在他所写的《秘密力量:新西兰在国际间谍网络中的作用》一中首次详细描述了一种由新西兰、澳大利亚政府和美国联合研制的电子监控网络“梯队”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梯队”的正式名称。讲述了70年代“梯队”系统未出现之前,美、英、加、澳等西方盟国长期苦于彼此间的情报交流渠道不畅,一些紧急情报经过各国情报机构层层处理分析后再互相交流时,时间上滞后性太重,往往是落在现实情况之后。这种情况下,这几个国家就私下议定,筹建一个覆盖全球随时交换信息的电子监控网络“梯队”。

    随着“梯队”系统出现,这几国相互之间可以实时

    共享截获的第一手情报,以美国人为主导,美国方面负责执行计划的的就是林佳娜手下霍恩的老东家中情局和国安局。林佳娜不愧为长期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