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个大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个大宇 (第2/3页)

宇财团过往的业绩非常辉煌,它仅用了32年时间就由一家出口纺织品的小公司成长为仅次于现代集团的韩国第二大企业,跻身世界20家大企业之一,资产达650亿美元在韩国人心目中,大宇集团和它的总裁金宇中已经是韩国的象征。在韩国陷于金融危机的1997年,金宇中甚至仍借危机大肆扩张,使大宇集团在韩国国内的排名由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因此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当年的亚洲风云人物,和杨星索罗斯他们齐名。

    这一切当然离不开集团创始人金宇中的功劳,在整个大宇集团内部,这位63岁的老人几乎被视作“神”一样的人物,他的意见几乎没有遇到过质疑。因为大宇集团是他以一己之力打造成拥有27个系列产业,涉及服装、纤维、钢铁、机械、建筑、电子、造船、汽车、化工、金融、证券、保险、旅游、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庞然大物;遍布全球的集团职工人数达到8.5万人,设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有67个,在危机来临前,大宇集团在外人眼里还是当之无愧的巨型航空母舰。杨星想打它的主意,难度还在收购山一证券之上。

    但现在这个庞然大物患了重病,正处在奄奄一息的状态。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切要归结于曾创造过大宇过去辉煌的英雄金宇中身上。韩国五六十年代经济起飞时,当时的韩**政fǔ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但在经济上善于利用美国在亚洲发动的两场大战韩战和越战之机,专mén扶植一批大财阀引进当时最新式的重工业提升国家工业基础实力,金宇中的大宇集团就借这股东风一举成名。

    金宇中本人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对他来说,吃住行等享受都不重要,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工作,最难受的就是无事可做。并且他在经营中秉持冒险的原则,认为历史是由冒险家开创的,总是不余遗力的疯狂扩张企业规模。

    他在90年代提出了“全球化经营”的概念,在这个方针指导下,他在全世界展开了多次大收购。大宇在海外的企业因此短短时间由15家jī增到600多家,在大宇海外扩张最高峰时期,它曾创下每3天接管一家企业的纪录,但是也埋下了许多企业收购前吗,没有详细分析,收购后业务陷入停顿和亏损的窘境。要大量跨国收购企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宇就对外大肆举债。到1995年,它的债务已高达190亿美元;而去年金宇中不顾集团实际,逆市扩张,债务额更攀升至500亿美元,超过其净资产的5倍

    这就为大宇的崩溃埋下了重大隐患,同样是利用收购起家的杨星深知这样做的弊端,让一家企业短期融入另一家企业,绝对是个重大挑战,更何况是去另一个国家展开收购,置身完全陌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对许多员工来说光适应新环境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中星集团总部特设有一个企业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