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一章 核心竞争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一十一章 核心竞争力 (第3/3页)



    听着杨星的分析,包海生面lù愧sè,香港公务员的确清廉执行力高,政fǔ财政一直保有盈余,普通市民工作努力,金融也非常发达,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前几名的有竞争力的地区。但这些年香港不少年轻人沉mí于金融业来钱快,赚钱容易的假象中。只想着轻轻松松赚钱,不愿象他的父辈那样依靠制造业的辛苦汗水和微薄利润来发家致富,香港经济逐渐形成了庞大第三产业为底座,第二产业逐年削弱,第一产业近似于无的金字塔局面。而第三产业中又是贸易和金融占大头的畸形发展,这一次金融风暴爆发,这种经济模式种种弊端就暴lù无遗。

    杨星拍着报告的封面道:“其实这一次金融危机对香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清楚香港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最近也对香港未来有诸多思考,结论都只有一个,香港需要发展具有自己特sè的核心竞争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份竞争力我想一定要开发香港自己的高端制造能力。”他目光炯炯的盯着包海生,希望听听包海生的意见。

    包海生mō了mō下巴,lù出感兴趣的眼神,受到jī励的杨星进一步解释:“其实特区本身有很好的资源,香港港大和科技大等高等院校在世界上的排名都领先亚洲,并不缺乏研究人才,何况内地科研人员数量众多,待遇普遍偏低,特区政fǔ可以大量引进他们来增强特区政fǔ的科研能力。而美欧这些年致力产业升级,逐渐外包低一层次的制造业到内地、印度和越南等人力成本低的地区。特区没有低成本人力资源的优势,但为什么不能照葫芦画瓢,依照美欧的模式在特区内设立科研、设计、精密制造、微电子开发等高端制造能力,而把产业链低端的组装、加工业务转移到内地去。”

    “相比美欧,香港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不少香港商人早在这么做了。以前转移的是玩具、纺织等低端产业,现在为何不由政fǔ出面把芯片设计制造、汽车发动机、数控机chuáng等高新技术产业整合在一起。利用内地人力和资源,加上香港的高科技和国际化管理的优势,二者紧密结合,依托香港自由港的优势开展国际贸易,打败台湾和新加坡为很么不可能?”

    包海生目光闪动,显然杨星的建议深深打动了他,“这需要特区政fǔ现在就出台一项长期规划,时间不妨放远一些,不因政fǔ换届而有大变化。马上对特区管辖内的产业进行一次mō底排查,我看可以学习内地设特区的做法,在香港特区内部设立采取优惠措施,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的工业园,并利用特区金融贸易的优势为他们服务。我最近一直考虑在香港设立集团第六个产业园区,特区政fǔ如果能予以支持就好不过。”杨星说到这里才图穷匕见,包海生这才明白杨星绕了半天在这挖好了坑等着他,还是打着分一杯羹的想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