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主权财富基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主权财富基金 (第2/3页)

树立起的铁腕形象,还能勉强压制住民主派的吵闹。但国际上的压力让他不堪重负,那些炒家背后代表的各大国的金融势力,早就对在香港几次铩羽而归心生不满。生怕香港步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的后尘,强行采取资本管制和限制外汇金融交易等措施捍卫港币汇率。这种情况下,包海生也不想政府进场和炒家打对台,留下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印象,杨星提议的民间基金加盟为辅,设立主权财富基金为主的方式就成了港府的唯一选择。

    采用民间基金是一招以毒攻毒之计,国际对冲基金都是秃鹰,没什么义气好讲。拉一派打一派是可能的,当然不给他们一些好处是不行的。只是对于以索罗斯量子基金和罗伯逊老虎基金为首的炒家,香港本土基金还不成气候,只能起骚扰作用。即使杨星主动做表率认购2亿美元成立了一家公募基金,并发动香港本地富豪应港府的私下请求纷纷认购也不过10亿美元出头,实在缓不济急。所以重头戏还是落在香港政府成立的两支隶属香港财政司,但又独立于运行的主权财富基金头上。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是指与私人基金相对应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它主要的来源不同于私人基金的私人投资方式,而是由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一定的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而成的。原则上,它应该属于一国所有公民所有,因此香港立法会讨论成立这种基金,借此打击货币炒家,引起的种种争论就可以理解了。

    主权财富基金实际上诞生的很早,五十年代就出现了雏形。最早的主权财富基金都是一些国小民弱,但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创立的,比如著名产油国科威特1953年就创立了科威特投资局。原英属吉尔伯特群岛(现在叫基里巴斯共和国)鸟粪资源丰富,是富含磷酸盐的化肥原料,为了防止鸟粪有一天被挖光,他们也专门设立了一支鸟粪主权财富基金,等有一天鸟粪真的挖光了,凭这只基金依然能让国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因为它的价值已经是该国gdp的九倍

    所以在八十年代前,主权财富基金的创办者都是挪威、阿联酋这样的蕞尔小国,主要作为防范未来风险的一种最后手段,投资风格非常保守,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不被人重视。但进入**十年代以后,随着新加坡、沙特等国也开始设立主权财富基金,其投资风格开始主动活跃,不仅局限在发达国家国债等保值项目,眼界已经扩展到股票、债券期货等风险较大的投资组合上去了。其中东亚地区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新加坡两支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投资局和淡马锡控股。

    作为渗透进新加坡各行业的这两大主权财富基金,现在触角已经伸向周边国家,淡马锡在泰国投资电信、在澳大利亚投资股市、在马来西亚投资基础设施等不一而足,国内当初创立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时,所依照的蓝本就是淡马锡控股。国际上也对这些主权财富基金产生了很大兴趣,因为它们的官方色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