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上市公司 (第2/3页)
0年代已在铜锣湾开业。80年代香港经济高速发展,造就本地百货业兴旺,日资百货亦大举来港,当中包括东急、三越、八佰伴、崇光、uny、吉之岛、西武及西田等。至90年代初日资百货在港有11家公司,开设共24间分店,营业额占香港百货销售额一半以上。
90年代日资百货步入低潮,因为经营方式单一和竞争激烈,多家公司撤出香港。那段历史中,97-98年的金融风暴后,留在香港的日资百货只剩下三越一家,最后也于2009年彻底退出了香港。因此此时已经日薄西山的大丸百货对于星海商贸的收购是欲拒还迎,只是在收购价等问题上还谈不拢。直到杨星在北京谈妥了11亿美元的融资额度后,胆气壮了的马三奇、庆奇等人故意流露出对崇光、吉之岛等百货公司的兴趣,12月22日大丸百货迫于压力和星海商贸达成了收购协议。
杨星在这次收购中在意的是日资百货的优秀管理方式和管理团队,未来十年国内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很多还是借鉴的日资百货公司管理方式,有了这样一支好的管理团队,再改变一下它们过于单一的经营方向,对杨星在国内打造一个百货帝国是大有裨益的。另外中国人是个很迷恋老品牌的民族,大丸百货作为在港岛经营了三十几年的老字号,星海商贸通过收购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港岛居民心目中的树立品牌的任务,何乐而不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杨星此时不能宣诸于口,其实他的真正目标是现在正狂飙突进在世界各地开店的香港头号日资百货商店――八佰伴。现在利用大丸百货的名气,让星海商贸在明年5月上市是关键一步。
至于星威资源,此时还只是诸多大哥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弟弟,本来杨星是没打算让它上市,不过从邓威廉等人的目光中,他看出了他们对中星国际整个集团的野心,既然如此,杨星没有选择躲避或防范,而是干脆再在他们的野心下烧上一把火,把星威资源也压上去。
上帝让人毁灭,必先让人疯狂,杨星有最大的秘密武器――重生的记忆,通过星斗研究院和自己近一年的分析,他认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到来已经不是会不会来,而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在这之前,自己必须有更多的准备,八家公司在风暴来临之前上市,利用港股大涨的机会圈走大量的金钱,再投入到这波澜壮阔的洪流中取得更大的好处是他重生当天就定下的计划,这个决心从没有改变,为此杨星甚至可以暂时让出旗下公司的控股权。
因为他坚信自己会是最后的赢家,至少会让邓威廉的百富勤把吃进去的全都吐出来。所以杨星亲自坐阵星威资源,以他自己的名誉为赌注强推星威资源上市。虽然星威资源得到了日立公司转让的垃圾处理及发电、火力发电脱硫等清洁能源技术,最近还和德国、瑞典等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